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是银川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近年来,宁夏银川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践行“四水四定”原则,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据悉,银川市锚定“四水四定”,精心搭建“1+3”政策框架,合理规划用水布局,联合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等专业团队把脉会诊,开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度研究,率先在全区形成了《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专题研究报告》,在深入分析研究银川市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保障生活用水、留足生态用水、调整生产用水”的配水思路,统筹测算银川市“四水四定”各项控制指标。
银川市还出台了《关于落实水资源“四定”原则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实施方案》《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等方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推进以水资源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的用水权改革,控制总量、优化用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率。
“各类方案的出台,充分体现了银川市呵护黄河安澜、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坚定决心,是银川市统筹保护黄河与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的有力措施,是推进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关键一招’。”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表示。
银川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4亿立方米,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84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关停自备井,是治理地下水超采、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
记者了解到,按照“应关尽关、关管并重”的原则,银川市以提升受水区公共管网供水能力为基础,以全部关停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为目标,对银川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所有自备井实施关停。关停自备井过程中,银川市建立了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地下水开采管控机制,对于需保持双水源的重点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以及科研观测用井,保持应急供水状态,进行封存;对于水质差、年久失修、混合开采的自备井,拆除水泵及设施并永久填埋。
仲春时分,贺兰山下的西夏水库波光粼粼,犹如一块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这是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旗下中铁水务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的一部分。正是这个供水工程,让银川市居民用水实现了从地下水到黄河水的转变,更是终结了银川市多年的缺水之困。2018年,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一期工程启动,2019年正式通水,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180万城乡居民喝上了优质安全的黄河水。2020年6月2日,随着银川市西夏水库储蓄的黄河水奔涌着流入银川水厂,经过银川市辖三区输送到贺兰段、永宁段市政主管网,35万贺兰县及永宁县居民喝上了口感更优质、更甘甜的地表水。至此,银川市实现了黄河水供水工程+备用水源地两套城市供水方式的成功转型,用地表水成功替换地下水。
董建华表示,通过践行“四水四定”,如今银川市城镇建设规模发展有度,都市圈城乡供水西线、东线供水工程运行平稳,农村“厕所革命”顺利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效果明显,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大幅回升7.88米,城镇最高日供水量由95万立方米稳定下降至81万立方米左右。
近年来银川市严格落实“以水定地”管控要求,通过严控高耗水农业种植规模,进一步优化调整种植品种结构,积极引进耐旱、抗旱粮食、蔬菜新品种。银川市不仅严格控制供港蔬菜种植规模,同时逐年压减水稻种植面积,2023年银川市水稻种植面积较2022年压减6.6万亩,较2021年压减21.4万亩。在压减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银川还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引导种植户优先在重度、中度盐渍化区域种植水稻,强化技术支撑,提高水稻整精米率。
据了解,截至目前,银川市立足银川市用水实际,以县域为单元,全面推进用水权确权,银川市高质量完成农业、工业、养殖业确权工作,实施银川市三区和永宁县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管项目建设,建立了《银川市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方案》等20余项改革制度,累计实现了用水权交易71笔,交易水量近6.83亿立方米,交易金额7.06亿元,有力推动了“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
接下来银川市水务局将持续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把科学配置的要求贯穿工作始终,优化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分区管理、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加快构建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机制,更好地用活水资源、激活水市场、盘活水价值,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新突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