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冬日午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燕鸽湖村党支部书记杨立刚站在田埂上,看着田间沟渠整齐顺畅,心中不免感慨:“前些年有的村民去城里打工,任由自家的土地撂荒,还有的想办法种树、搞经济,甚至将自家大棚租给废品回收点堆放杂物,最多的时候村里存在两百余家废品回收点……农田上遍布着一块块的‘补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日益加剧。”杨立刚回忆道。
自从2020年开始担任村级“田长”后,杨立刚多了一份责任。杨立刚认为,守好村民“饭碗田”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只有身体力行,加强巡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为村民们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田长制’实行后,经过培训学习,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开始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们做工作、讲道理,逐个清理存在的问题。”
担任“田长”的三年间,杨立刚感触最深的还要数村民们的转变。以前,很多农民把耕地用作堆场、辅助房,且已经很多年了,跟他们讲“这是违规的、要拆除”,村民很不理解。这让杨立刚认识到除了积极巡田外,宣传工作也必不可少。
此后,杨立刚便带着村干部们,在村民家里、田间地头、村民大会上、村规民约中、横幅上讲政策、讲道理,村民逐渐认可了“田长”,到现在村民们想动用土地都会主动来到村部询问“田长”的意见……
现在,兴庆区的“田长制”不仅人员到位了,“智慧”也随之而来。在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李俊杰来到田间,打开宁夏耕地保护监管平台APP,开始了他的日常巡田工作,作为村级“田长”,李俊杰是全村五千余亩耕地的“大管家”。
“以前想要巡完村里的田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拿着纸质版的图去找地块。现在用上了宁夏耕地保护监管平台APP,效率就高了很多。”李俊杰说,每次巡田前他都会先打开APP一键查询网格内耕地的“图、属、数”等基础信息,按照卫星定位导航就能快速精准地找到图斑地块,这款APP是“田长”们守田护耕的“利器”,一旦发现耕地上出现违搭乱建或者土地撂荒的情况,他便能够第一时间拍照记录上报,随后立即启动制止、查处程序。
同时,各级田长还可以通过宁夏耕地保护监管平台App管理平台实现对耕地的巡查、核查、监测任务下发及监管,实现定期巡查监督、问题拍照反馈、图斑指派核查等功能,不断推动土地监管关口前移。
据了解,2020年7月兴庆区率先开始实行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采取乡、村、队三级的田长制网格化架构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管理模式,初步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监管体系。2022年兴庆区作为试点县区,全年落实自治区耕地保护六级监管责任制,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监管范围,带位置划定五级监管责任范围33个,六级监管责任范围272个,通过安装布设耕地保护监管责任牌和二维码警示桩,实现了“以图管地、以牌定界、责任明确、公众参与”的耕地保护监管模式。
下一步,兴庆区将继续加强耕地保护监管责任制落实,定期组织耕地保护监管培训,督促各级责任人做好耕地的巡查、保护,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耕地保护事业中来,确保耕地保护监管长久有效。(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