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微视频进手机、知识竞赛进企业、专家培训进工地、政策海报进公交……2025年,内蒙古乌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推出“134N工伤预防护乌行动”,将工伤预防的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园区车间,通过品牌化运作、精准化治理、全媒化传播,编织了一张守护劳动者安全的“防护网”,交出了一份“预防为主、平安乌海”的民生答卷。
数据勾勒防线:精准锁定五大风险
“培训课上讲的机械伤害案例,就跟我们车间的情况很像,现在大家操作时更谨慎了。”一位参加完工伤预防专项培训的机械制造企业员工感慨道。
安全,是民生幸福的基石,更是城市发展的底线。乌海市产业基础雄厚,矿业、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工伤风险相对突出。来自乌海市工伤事故的数据分析,精准勾勒出工伤预防的“主战场”:厂外车辆伤害、滑倒摔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5类事故,占工伤总数的59.40%。
面对这一形势,2025年,乌海市人社局将工伤预防列为民生工作的“关键一环”,瞄准道路运输、建筑、矿山、机械制造、机关事业单位五大重点领域,打响了一场源头治理、精准施策的工伤“预防战”。
精准滴灌:“20+5”策略为重点行业强基固本
预防不能“大水漫灌”,贵在“精准滴灌”。乌海市启动重点企业“助力”行动,对全市20家工伤高发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的“调研-培训-回访”精准治理。同时,对过去几年治理过的企业开展“回头看”,确保措施落地、效果持续。累计帮助本年度的20家重点企业排查工伤事故隐患539条,并提供个性化风险排查与辅导,20家企业的平均隐患改善率达98%。
“针对矿山的下井安全、建筑行业的高处作业、运输企业的行车风险,我们的课程内容完全不同。”工伤预防专家介绍,“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在此基础上,乌海市人社局聚焦道路运输、建筑、矿山、机械制造、机关事业单位五大领域,同步实施“强基”行动,开展行业性工伤预防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从源头上为重点行业系紧“安全带”。培训专为道路运输、建筑和矿山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班组长“三类人员”设计定制化内容,课程精准聚焦行业痛点,涉及设备风险识别、应急处理与规范操作等核心安全技能,确保安全责任真正下沉至生产一线。870名关键岗位人员参训后,不仅考试平均分高达94.69分,合格率更是达到了100%,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安全管理层的“免疫屏障”。
品牌赋能:“护乌行动”让预防知识随处可见
“等公交车的时候,看看站台屏幕上的安全小动画,不知不觉就记在心里了。”在海勃湾区一处公交站台,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以“护乌行动”为核心品牌,乌海市人社局构建了工伤预防的立体化宣传矩阵,让安全知识不再局限于文件与课堂。
“微传播”触手可及。制作系列工伤预防微视频,在10个主流新媒体平台投放,将“大道理”转化为劳动者喜闻乐见的“小故事”。
“巡游网络”覆盖全城。37个公交站台LED屏持续滚动提示,3条公交线路车身广告穿梭于城市主干道,1个工伤预防宣传角落地人流密集区,形成一道移动的安全风景线。
“三进两送一防”深入一线。乌海市人社局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进园区、进社区、进工地”,主动“送预防、送政策”,目标是实实在在“防风险”。
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凝练成具有乌海特色的“134N”工伤预防模式。这一模式以“护乌行动”1个品牌为引领,搭建新媒体、公共服务、基层渗透3大宣传阵地,实施点亮、助力、强基、扩宣4大行动,最终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N方联动的长效机制,确保工伤预防工作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歌”。
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正如一块块坚实的基石,共同铺就了乌海市工伤预防的平安大道,以预防之力,筑安全之基,乌海正为劳动者的安康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一道愈加坚固的民生屏障。(庄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