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十四五”时期,鄂托克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乡建设、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让全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出门就是口袋公园,晚饭后能在健康步道散步,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生活比以前方便太多了!”家住鄂托克旗乌兰镇政隆家园小区的王建国老人见证了小区的华丽转身。“十四五”期间,鄂托克旗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掀起全民共建文明城市的热潮——县级领导带头示范,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冲锋在前,1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7处口袋公园与社区游园星罗棋布,8公里健康步道串联起城市绿意,130余处便民停车场解决“停车难”,9条城市断头路顺利贯通。
这份全民参与的努力,换来了“首创即成”的硕果——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份温暖不止于此,鄂托克旗以“温暖工程”为抓手持续加码民生投入,乒羽馆、康养中心等21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42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让寒冬更温暖,雨污管网和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守护居民安全,城区5G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正如棋盘井镇居民李娜所说:“城市不仅变美了,更变得有温度了,生活在这里越来越舒心。”
“现在垃圾不乱扔了,厕所也干净卫生了!”蒙西镇居民李海生感慨道。在蒙西镇,标准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这座新晋的国家卫生乡镇,正是鄂托克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五年来,鄂托克旗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创新推行六大龙头企业包联六个苏木镇机制,从单一扶贫向资金、产业、文化、党建全方位合作升级。
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源于治理提效与创新动能的同频共振。鄂托克旗以“简镇强村”改革为抓手,大幅优化基层治理架构,推动行政资源、服务力量向村级下沉,基层治理效率大幅提升。为推动农畜产品走出去,鄂托克旗创新推广“草原村播”模式,打造直播品牌,培育200余名本土牧民主播,借助短视频平台展示草原风光与特色产品,年带动阿尔巴斯山羊肉、手工奶食品等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3600万元。

“以前卖羊肉到外地,路不好走得折腾一天,现在路好了,新鲜羊肉半天就能到银川市场。”阿尔巴斯苏木牧民朝克图的感慨,道出了交通升级带来的红利。“十四五”期间,鄂托克旗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42国道、查布至陶乐“彩虹公路”等干道顺利通车,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达770公里,较2020年增长8.7%,成功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型:通用机场顺利通航,包银高铁鄂旗段基本建成,站前广场建设稳步推进,首列“通江达海”非煤货物班列成功发车。对内,苏木镇公共充电站实现全覆盖;对外,便捷通道让本地农畜产品“走出去”更高效、优质资源“引进来”更顺畅,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我们不用再为择校发愁了。”棋盘井镇家长张慧的安心,源于鄂托克旗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五年来,鄂托克旗累计投入30.14亿元发展教育,引进清华大学优质资源,实施教育发展“十件事”,学前教育双普覆盖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9%,圆满兑现“三年初见成效”的承诺。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通过构建“一中心三点五片区”医疗体系,招引344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组建22个医联体、医共体,常态化邀请北京、上海、银川等地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坐诊,年均开展专家门诊300余场次、诊疗一万余次。“以前看疑难病得跑大城市,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北京专家看病,太方便了!”阿拉腾敖其尔感慨道。同时,建成2个“名医工作室”,全区首家旗县级蒙医骨伤“数字医学”创新中心落地,“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5.02%,全方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牢,人才引育与就业保障形成良性循环。以“海纳天下才 智汇鄂托克”为引才理念,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跨区域招聘平台,配套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待等“人才政策礼包”,五年来累计开展对外招聘活动80余场,引进各类人才千余人。人才集聚更带动就业市场稳定,社保体系持续扩面提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医保参保率超95%,医保DIP付费改革作为全区试点,为规范医保基金使用、减轻群众负担提供了“鄂托克经验”。养老服务同步升级,综合康养服务中心投运、10家助老餐厅迎客、社区养老服务站全覆盖,让老年群体共享发展红利。
从城市到乡村,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养老,鄂托克旗用五年时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未来,这座北疆小城将继续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让幸福故事在草原大地不断续写。
记者 宋丹丹 曾登科
来源:鄂托克旗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