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咋跟老百姓过日子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一张明白纸》中都包含了哪些补贴?”深秋的哈拉道口镇川宝地村,村民们围着区委党校的宣讲员追问不停。这场“菜单式”宣讲刚结束,村民们纷纷念叨:“党的好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咱跟着走准没错!”近期,赤峰市松山区委党校积极探索推行“群众点单、镇街派单、党校接单”的宣讲服务模式,广泛征集群众需求,精准确定宣讲内容,不断提升群众教育宣讲成效,切实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宣讲不能‘一刀切’,得先摸清群众想听啥。”赤峰市松山区委党校组建3支宣讲小分队,走遍全区22个乡镇、街道,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效、庭院经济发展长势等重点领域开展实地调研,实地踏查摸清“需求清单”要点。如今这本清单已变成三大类的“宣讲菜单”:“理论政策解读席”上,医保报销流程、土地流转规定等民生干货一目了然;“实用技能加油站”里,庭院种植技巧、家畜常见病防治等内容按需搭配;“案例教学偏好本”中,本地党员带头搞庭院经济、建合作社的致富故事鲜活生动。此外,宣讲不光要“解渴”,更要“续杯”。每场“菜单式”宣讲结束后,工作人员都会递上一张“反馈卡”,谁没听懂、谁还想听啥,宣讲团根据反馈动态调整课程,切实把群众从“听众”变“主角”。
“老人爱听方言快板、青年爱看短视频、农户盼学实用技术,就得按‘口味’配菜!”赤峰市松山区委党校宣讲团精准拿捏不同群体需求,搭建起覆盖全域的“精准宣讲网”。线下启动“流动党校”送教下乡模式,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宣讲内容——给果农讲“苹果提质+补贴申请”,给企业职工讲“工伤保险实操”,给新业态从业者开“错时课”。线上依托“内蒙古连心桥”公众号等平台分享线上课程,精准覆盖辖区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及流动党员等群体,把政策解读、民生服务知识送到群众“指尖上”。更贴心的是,还推出了“包联服务”,每位宣讲员定点包联1至2个乡镇、街道,随身揣着“民情台账”,确保“讲过的政策不落空、答应的事儿有回音”,让宣讲从“一次性授课”变成“常态化服务”。哈拉道口镇党委组织委员阿拉塔夫深有感触:“党校的宣讲像‘及时雨’,不仅解了政策困惑,更点燃了大家干事的劲儿!”
“要把‘文件语’变成‘家常话’,让群众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这是赤峰市松山区委党校宣讲团的“铁规矩”,更是每场宣讲必须守住的“硬杠杠”。在王府镇,宣讲员用“耕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地护好了,麦苗长得壮,年底收成才能好,饭碗才能端得稳。”通俗的比喻,让“保耕地、护粮安”的道理钻进村民心里,村民们听得频频点头;在城子乡,宣讲员结合“两品一标”认证案例,把乡村振兴政策讲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增收经”,种植户们听得津津乐道。这样的宣讲不仅让政策“活”了起来,更让“感党恩”从抽象概念变成了群众身边的实在事,老党员们更是感慨道:“以前觉得‘感党恩’是大口号,现在知道,家门口的水泥路、涨起来的养老金,都是党的恩情!”。
如今,松山区党的政策理论宣传已从“党校讲、群众听”的单向灌输变成了群众“点单”提诉求、党校“接单”送服务的常态化精准宣讲,让党的理论政策扎根松山区的产业园、养殖棚、社区小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点燃了群众兴乡村、创事业、谋幸福的热情,为松山区在各项事业中打头阵、争先锋,注入了强劲的党校动能。(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