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2025-04-17 23:46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壮阔征程中,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城市。这里不仅是神舟飞船的起点与归途,更承载着中国航天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奉献与守望。这里,黄沙与绿洲交织,历史与现代交融,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它作为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的辉煌篇章。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1956年,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选址建设一个大型航天发射基地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多番考察,额济纳旗地势开阔,人烟稀少,气候干燥,非常适合火箭发射和跟踪测量。1958年3月3日,党中央正式批准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建设导弹试验靶场。1958年10月20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东风航天城)正式成立。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为了支持国家的航天事业,额济纳旗的牧民们迁离了他们世代生活的牧场,1400多户、6000多名牧民带着对故土的眷恋,辗转迁徙在额济纳旗11万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上,时间长达12年。额济纳旗的旗府,也经过宝日乌拉、赛汉陶来,最终定在达来呼布镇,留下“三易旗府”的佳话。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自1960年中国首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在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以来,这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无数个第一: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飞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航;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额济纳旗成为“航天员出征地”。截至2025年4月,这里已成功发射19艘神舟飞船,将24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接回21人次,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核心枢纽。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额济纳人民始终心怀航天事业,他们积极配合发射中心的工作,做好周边的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务。当飞船返回时,额济纳旗的部分区域成为飞船的主着陆场,牧民们主动参与到搜救工作中,为飞船的平安返回贡献力量。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如今,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宝日乌拉嘎查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纷至沓来,通过研学活动重温“三易旗府”的奉献史诗,感悟中国航天伟业背后的精神传承。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这片土地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了“国家需要即是使命”的信念,它既是航天员遨游寰宇的起点,也是巡天归来的港湾,更是中华民族叩问苍穹的精神图腾。正如牧民们质朴的告白:“神舟起落是吾乡”,额济纳旗的故事,正是航天报国梦与草原儿女家国情怀交织的壮美诗篇。这片热土上书写的传奇,将永远镌刻在史册中,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接续奋斗。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智造”全球抢单 绿色创新引领市场潮流

  • 第五届消博会丨国货潮涌消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地月空间是指从地球低轨延伸至月球(约38万公里)以及远至200万公里的空间。
2025-04-17 09:27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