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壮阔征程中,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城市。这里不仅是神舟飞船的起点与归途,更承载着中国航天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奉献与守望。这里,黄沙与绿洲交织,历史与现代交融,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它作为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基地的辉煌篇章。
1956年,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选址建设一个大型航天发射基地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多番考察,额济纳旗地势开阔,人烟稀少,气候干燥,非常适合火箭发射和跟踪测量。1958年3月3日,党中央正式批准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建设导弹试验靶场。1958年10月20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东风航天城)正式成立。
为了支持国家的航天事业,额济纳旗的牧民们迁离了他们世代生活的牧场,1400多户、6000多名牧民带着对故土的眷恋,辗转迁徙在额济纳旗11万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上,时间长达12年。额济纳旗的旗府,也经过宝日乌拉、赛汉陶来,最终定在达来呼布镇,留下“三易旗府”的佳话。
自1960年中国首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在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以来,这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无数个第一: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飞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航;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额济纳旗成为“航天员出征地”。截至2025年4月,这里已成功发射19艘神舟飞船,将24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接回21人次,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核心枢纽。
额济纳人民始终心怀航天事业,他们积极配合发射中心的工作,做好周边的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务。当飞船返回时,额济纳旗的部分区域成为飞船的主着陆场,牧民们主动参与到搜救工作中,为飞船的平安返回贡献力量。
如今,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宝日乌拉嘎查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纷至沓来,通过研学活动重温“三易旗府”的奉献史诗,感悟中国航天伟业背后的精神传承。
这片土地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了“国家需要即是使命”的信念,它既是航天员遨游寰宇的起点,也是巡天归来的港湾,更是中华民族叩问苍穹的精神图腾。正如牧民们质朴的告白:“神舟起落是吾乡”,额济纳旗的故事,正是航天报国梦与草原儿女家国情怀交织的壮美诗篇。这片热土上书写的传奇,将永远镌刻在史册中,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