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9月22日召开的“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今年5月正式启动发掘的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的考古进展。这是一处集墓葬建筑与祭祀建筑于一体的红山文化遗存,也是目前所知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处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红山文化晚期建筑遗存。该遗存内出土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一件玉龙。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党郁介绍,目前可知北部的圆形积石冢的外冢墙直径23.5米,晚期积石堆直径可达28米,保存较好的北部冢墙体可见6至7层台阶状墙体,残高0.4米至2米。北部墙体处摆放的黑彩带高体筒形器原位保存状态良好,局部还可见摆放在内圈冢界墙上的矮体扁钵式的筒形器。台阶状墙体上的堆积中也发现大量筒形器残片,推测原来每层台阶状墙体上都摆放有筒形器物。外圈冢界墙由东西两侧向南延伸时形成直墙,在南部围成方坛,方坛墙体宽约2.35米,方坛两墙间距20.3米,方坛内活动面积约六七百平方米。
该遗存中,目前红山文化时期的遗存除了坛冢建筑本体外,还发现人骨遗存、墓葬、火烧坑、筒形器坑等。出土器物除玉器、无底筒形器外,还有彩陶折腹圈足盆、塔型器、彩陶器盖以及只见于积石冢遗存内的三足小陶盅等器物。
玉器除了少量出土于墓葬外,大多集中出土于墓葬上方、冢与坛相交的南冢墙内外如冢墙墙体内、墙根下以及放置于墓葬上方的大石板的外围。出土玉石器共计百余件,种类有环、璧、方璧、蚕、鸮、龙以及各类钻芯、玉料、切割的废料等,涵盖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大部分类型。出土的大量玉料、钻芯、玉器残件等为探讨红山文化玉器加工技术、玉料来源与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中国史前玉器的研究再添新证。
据介绍,目前正在对该遗存同步开展古环境研究、大范围地形图航测、碳十四测年、碳氮同位素分析、陶器相关检测、积石冢的建筑复原及营建顺序的制作等工作。最新的测年数据表明,该遗存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100年至5000年。
“元宝山积石冢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考古发掘的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党郁说,元宝山积石冢的发掘,为深入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形态、组织管理、人地关系、玉器加工,进一步探讨红山古国文明阶段礼制文明初步形成、古国初期的文化归属和中国礼制文明的源流等都具重要意义。(记者魏婧宇、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