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煎饼鏊子:一“烙”几千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煎饼鏊子:一“烙”几千年

来源:道中华2023-06-25 21:10

  ▲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鏊。

  鏊(ào)子,是做烙馍和摊煎饼的主要工具。清代《说文句读》中记载:“鏊,面圆而平,三足,高二寸许,饼鏊也。”明代《正字通》也曾记录:“鏊,今烙饼平锅曰饼鏊,亦曰烙锅鏊。”在古代,鏊子是把薄石头打磨成龟背状,再磨制光滑,下可烧火加热,上可烙馍、摊煎饼,是专用于烙饼的炊具。

  鏊具不断更新,烙焙技术久远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经常出土一种边沿有三足的盘形陶器。起初,文物专家对此没有统一的认识,直至1981年春,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一件完好无损的陶器,呈覆盘状,有三个瓦片形足,外表光滑,内壁粗糙且附着厚厚的烟炱(烟气凝成的黑灰)。经专家考证,这就是沿袭了几千年,现今仍然使用的烙制食物的工具——鏊子,因其质地为陶,称之为陶鏊。

  曾有人认为我国的面食技术是汉代从域外传入,但是陶鏊的发现和确认,证明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掌握了传统的烙焙食物技术。

  随着青铜器、铁器的出现,陶鏊逐渐被替代。1989年3月,河南省焦作市嘉禾屯林场砖瓦窑发现一座汉代铜器窖藏,出土了一件极为罕见的带盖弦纹青铜鏊。

  青铜鏊由盖和体两部分组成,盖呈伞状,上饰两组弦纹,顶部有一桥形钮,钮下饰以梅花形饰片,钮上套一圆形提环。体为圆形浅盘,平底,下附三蹄足。盖周边有和鏊面扣合的子母口,上下合体十分严密。据考证,这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带盖青铜鏊,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的窖藏遗存中,铁鏊是辽金时期的常见器物。198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西夏窖藏出土一件铁鏊,鏊背饰有一朵八瓣莲花纹;1996年8月,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发现一件金代铁鏊,背面也铸有一朵九瓣莲花纹。

  ▲河南省焦作市嘉禾屯林场出土汉代窖藏青铜鏊。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出土西夏铁鏊(线图)。

  烙饼图:展现古人用鏊场景

  考古发掘中,古人用鏊子烙饼的图像不仅保存了珍贵的文化信息,更弥补了实物信息的不足。这些图像生动活泼,直观地反映了使用鏊子的情景,记录并展示了古人的劳作场景。

  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发掘出大批魏晋时代的壁画砖墓,其中多幅“烙饼图”引人注目。197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魏晋壁画墓发掘的一幅烙饼图中,一名女子正手持面皮往鏊子上放。1993年,甘肃省酒泉市果园乡西沟村魏晋墓也发现了“烙饼图”,一女子头梳发髻,跪坐在三足平底鏊子前烙饼,身后放有两个大盆。

  ▲甘肃省嘉峪关市魏晋壁画墓“烙饼图”。

  ▲甘肃省酒泉市果园乡西沟村魏晋壁画墓“烙饼图”。

  2003年,河南省登封市高村发掘了一座宋代壁画墓,其中的“烙饼图”非常生动写实。画中有3位女子,左侧女子正在鏊子前持物翻饼,其右置一圆盒,内有烙好的煎饼。鏊子呈穹庐状鼓起,同现在常见的铁鏊无异。中间女子正在矮案前持两头尖、中间粗的擀面棍擀制面皮。右侧女子双手托盘,似走却又回首观望。整幅壁画色彩艳丽,人物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河南省登封市高村宋代壁画墓“烙饼图”。

  多民族相互借鉴的饮食文化

  通过上述介绍不难发现,我国与古代鏊子相关的遗存大多出现在北方,因为北方主食多为品种丰富的粗粮,经过简单加工后就可用来制作烙馍、煎饼等食品。

  烙馍是一种特色传统面食,源自中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烙馍在各地叫法不一,如“饼馍”“烙饼”“单饼”“薄饼”等。

  相传楚汉时期项羽兵败,被韩信围追堵截,饥饿劳累。韩信为毁坏项羽名声,让人设计“把面捋捋摸摸,弄薄弄熟”,尽快做出些吃的,摆放在楚军必经之路。楚军虽饥饿,但无钱购买,便忍饥离去。项羽路过,也因未带钱离去。后来兵去饼留,百姓效仿制作,并因“捋捋摸摸”而称之为“烙馍”。

  煎饼的由来也有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刘备被曹操追杀,来不及做饭,诸葛亮让伙夫支起铜锣,把玉米面和成面糊,将支起的铜锣用火烤热,再把面糊倒在铜锣上,摊平烙熟,能快速充饥,后传至民间,成为传统食品。

  历史上,不少文人对煎饼甚是喜爱。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段维晚富辞藻,敏赡第一……好吃煎饼,凡一个煎饼成,一韵燦然。”意思是做成一个煎饼,即可赋诗一首。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写了一篇《煎饼赋》,夸赞煎饼形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赞美其味道“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清代袁枚在所著《随园食单》中记载:“山东孔藩台家制薄饼,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摊煎饼需要以下几个工具: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筢子呈板状弧形,有手柄,持柄推抹面糊,有的地方叫“池子”;油擦子,土话叫“油搭子”,多层布缝制,上面渗着食用油,用来擦鏊子,防止煎饼与鏊子粘连以便揭取。

  当鏊子烧热后,用勺子舀上一勺面糊倒在鏊子上,用筢子沿着鏊子摊平抹满。面糊受热迅速凝固,烙熟成为煎饼。若要摊好煎饼,面要细,糊要稠稀适当,火候要好,手要麻利。摊好以后,就可以把各种肉蛋蔬菜放在煎饼上卷起来吃。

  煎饼因为在烙制时烘干了水分,可以较长时间储存,是人们出门远行必备的干粮。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不但爱吃煎饼,还把煎饼称作“抗日饼”,专门写了《煎饼——抗日与军食》一书,详细介绍制作煎饼的原料、方法和煎饼的营养价值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沂蒙山区妇女还摊煎饼当军粮来支援前线将士。

  研究人员发现,鏊子为饮食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新石器时代陶鏊的出土范围看,覆盖了广大中原地区。而鏊子在辽金时期大量出现,表明各民族间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互相影响,反映出少数民族对中原饮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在某些特殊的节令,比如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北朝和唐代都有在此日食煎饼之俗,这种别样的节日饮食习俗被契丹人继承下来。《辽史·礼志六》中记载,“人日,凡正月之日……其占,晴为祥,阴为灾。俗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在庭院中进食煎饼,叫作“薰天”。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过年还有“家家支鏊子,户户烧干粮”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如今鏊子不仅简化成厚板铁焊接的平底鏊子,食品也从单一的烧干粮扩展到烘烤肉制品。比如,巴里坤的鏊子肉被称为“肉中之王”,可以加入刀豆、茄子、红薯等蔬菜,与肉混合在一起进行炒制。

  就这样,一“烙”几千年鏊子,烙出了中华各民族从古至今不断交融的饮食文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当地人在制作鏊子肉。

  (本文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提供。)

  作者简介:

  司卫,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监制 | 杨新华 肖静芳

  统筹 | 康坤全 刘佳

  责编 | 刘娴

  审核 | 梁黎 翁淮南

  编辑 | 俞灵

  制作 | 胡琪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铁人三项赛半决赛举办

  • 黄河内蒙古包头段已进入开河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