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波将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宁波将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来源:中国宁波网2025-06-09 14:58

  聚焦智能制造、文旅教娱、生活服务、医疗康养、城市治理等场景,宁波将以“优势本体+强势产业链+广泛应用场景”为特色,打造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的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

  6月5日,《宁波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正式发布。按照计划,宁波市将通过3年时间,逐步完善产业布局,创建省级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拓展典型应用场景25个,集聚创新创业团队100个以上。

  人形机器人是具有类人形态和功能的机器人,集高端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于一体,是机器人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当下,这一极具想象力的产业,已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之一,全国各地正加速布局。

  “人形机器人是宁波未来产业布局的关键一子。”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人形机器人分为“大脑”“小脑”和整机三个部分。整机属于硬件部分,包括四肢以及相关功能组件;“小脑”负责维持身体平衡,确保行动稳定;“大脑”则负责给出指令,决定了机器人的“智商”。

  简而言之,打造一个合格的人形机器人,必须要有智慧的“大脑”、敏捷的“小脑”及灵活的肢体等“三大件”。

  放眼全国,有的地方擅长做整机,有的地方则专攻核心零部件。而在宁波,“三大件”的表现均可圈可点。

  基于现有的产业基础,宁波市将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加快“大脑”模型创新,推动“小脑”模型做优做强。与此同时,宁波市将重点聚焦“机器肢”“灵巧手”、执行器、控制器、智能传感器、新型材料、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

  在产业布局方面,宁波市将发挥甬江科创区、海曙区和余姚市的优势,培育壮大整机企业,以整机链主型企业为核心,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引领区。在强化人形机器人整机批量化生产制造能力的同时,通过整零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衔接,带动产业布局协同化发展。

  以余姚市、江北区及高新区为依托,布局人形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等多模态传感器,提升多传感融合处理水平。以慈溪市、宁海县、北仑区、高新区为依托,布局人形机器人新型材料、结构件和执行器部件。

  在应用场景方面,宁波市将聚焦汽车、服装、家电、化工等细分行业探索“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创新应用,围绕重点工序环节,加强人形机器人与设备、人员、环境等的协作交互能力,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

  宁波市还将拓展人形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在秩序维护、消费金融、养老陪护、家庭医疗服务、商超导购、展厅导览等多元化服务场景中的应用,依托金融机构、高端养老机构、商业综合体、服务中心、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建设示范场景;依托宁波优良的港口物流资源,探索“人形机器人+港口”典型应用场景。(殷聪)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在沪开幕

  • 镜观世界丨舌尖上的中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2025-06-12 09:37
中毒、缺氧、病原体侵袭……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诱发生命应激反应。
2025-06-11 09:27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2025-06-11 09:26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2025-06-11 09: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2025-06-11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