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魏晋书法,眉目传情,风神楚楚”,陈振濂谈书法金句频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魏晋书法,眉目传情,风神楚楚”,陈振濂谈书法金句频频

来源:甬派客户端2024-08-23 20:46

  8月23日上午,2024宁波“文艺大师开课了”第四场活动在宁波图书馆福庆馆举行。两个小时里,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围绕《书法的“艺术”定位——历史·美学·美育/创作实践》展开分享。

  从甲骨篆隶、魏晋风骨到大唐气象,陈振濂结合名碑名帖,妙语连珠。

  “学书法不仅是学技艺,更要学背后的文化”;

  “甲骨文每个字都像一个建筑,有宇宙空间的概念”;

  “王珣的《伯远帖》,每个字都是‘缺胳膊断腿’的,却造就了魏晋风度,眉目传情,风神楚楚”;

  ……

  书法艺术发展到近代,已至古典艺术的高峰。进入“展厅”之后,今天的书法创作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陈振濂从他的艺术经验出发,分享了观点。

  诗意讲述书法史

  陈振濂从事书法教育40多年,他始终认为学书法不是学技术,而是学文化。

  “对五千年中国汉字发展史认知有多深,跟你写字到达什么样的深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青铜器的铭文怎么认?如何看待王羲之的定位和对中国书法艺术史的影响?

  “学习这些从来不是多此一举”。

  陈振濂将中国书法美的呈现,分为以功用为主的文字书写时代、以美引领书写的书法时代和创造艺术时代三个阶段。

  他将古希腊的克里特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放在一起同台“竞争”,指出早期甲骨文创造者的伟大。

  “每个字都像一个器物的造型,创造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空间符号系统。”

  他将西周大盂鼎的铭文拓片视作金文的经典范本,认为其“骨肉亭匀”,对先民创造美的智慧顶礼膜拜。

  他也将战国的青川木牍和西汉居延汉简连起来看,从“每个字都是竖着的”到“后来变成横的”,书法嬗变的源流清晰可见,“既跟书写材料有关,也跟审美的变化有关”。

  而当放置于纸绢,中国书法史开始高歌猛进。

  陆机《平复帖》是早期章草的代表,“中心聚拢,四边‘不管’”;王羲之的《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每个字都有快慢节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纵横错落,“一个书写的时代近在眼前,中国书法的雄强美丽初露峥嵘”。

  要规矩还是要个性?

  在讲座中,陈振濂不断提示听众,究竟是规规矩矩的字好,还是充满个性的好?

  王珣的《伯远帖》没有一个笔画端正整齐,却造就了魏晋的风度,“书法也是他们为人处世的表现”;

  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可能也很难在书法课堂获得喝彩,它灵活多姿,刚劲又妩媚,“不走寻常路”;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间有很多空隙,是书家有意而为之;

  颜真卿的《刘中使帖》铁画银钩,如“钢筋铁骨”,竖笔极快,风流潇洒。

  《祭侄文稿》。

  陈振濂分享了一个教学细节,在教学生临摹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时,他先教学生临摹颜真卿涂改时的勾线,令学生很是不解。

  “颜真卿的勾线笔力千钧,有直的、斜的,也有异形的,呈现出墨迹枯竭时的不同表现,让人看到书法的多样、丰富和全面。”

  反观颜真卿《多宝塔碑》,便是唐代的“规范字”,典型的馆阁体;他的《李玄靖碑》则又有不同……

  许多少年儿童习字都会从颜真卿练起,但陈振濂告诉大家,颜真卿有很强的多面性,真正的书法家往往就是不拘一格的。

  如此,才会让书法成为真正的“艺术”。

  张旭的《古诗四帖》是草书的经典,有“音乐的节奏、舞蹈的舞姿、绘画的图像,出神入化”;

  怀素《自叙帖》每一根线都像“钢丝一样游走共鸣”,你能在其中感受到高兴、压抑、释然,觉知心灵某个瞬间的同步;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脱离原有桎梏,个性化处理又很有文气;米芾《珊瑚帖》满纸跳荡;徐渭《草书轴》挂在两米高的墙上,如“满天星斗”……

  陈振濂用不间断的语句回顾书法史的精彩段落,给听众以审美的启迪。

  进入展厅是“致命”的转变

  到近代以后,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大批汉简的出土,书法艺术的发展又迎来一次突破。

  赵之谦的篆书对联率性多姿,伊秉绶的隶书作品大巧若拙,吴昌硕、沙孟海、林散之、陆维钊……每一位书家都有独特的艺术路径和风格样貌。

  “沙孟海是宁波人的骄傲,书法学学科研究的建立和‘沙孟海’三个字是挂在一起的。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博物馆考古学,那个时代的书法家,没有一个像他一样知识结构那样全面。”

  在当下,书法艺术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展厅文化”。

  “书法走出书斋进入展厅是被逼的。如果说过去的书法像广场舞,那么展厅文化就是奥运会,谁能留住观众的脚步谁就是赢家。”陈振濂旗帜鲜明地表示,“这种转变是致命的,迫使我们不仅要学习经典,赢得技法的突破,更要创新创造,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

  他将书法创作分为九个层次:

  写端正、正确的毛笔字;

  写自行其是的毛笔字;

  写依傍名碑法帖有来历的毛笔字;

  写活用经典渐有个性的毛笔字;

  写有创作意识和作品完整度的毛笔字;

  创作“技法语汇”独特有辨识度的书法;

  创作“形式塑造”有视觉观赏新意的书法;

  创作“主题与文字题材”具有标示时代、历史涵义的书法;

  创作完成“是书法,又是未曾见过的书法”的新时代书法代表作。

  这也是他的书法美育观念,见仁见智,引人深思。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嘉懿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