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特写|这一夜,有一种璀璨叫“宁波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特写|这一夜,有一种璀璨叫“宁波燃”

来源:甬派客户端2023-09-24 11:57

QQ截图20230923223400.png

  这注定是万众瞩目的一夜;

  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瞬。

  9月23日22时,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宁波运动员、游泳奥运冠军汪顺接过宁波奥运冠军石智勇等人依次递过的火炬,和数字火炬手一起,共同完成最关键、最瞩目的一环——

  点燃亚运圣火!

  这是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数,是汇聚线上超过1亿人的“数字火炬手”;实,是宁波运动员汪顺。

  主会场内外,数十亿人用96秒的共同凝望,铸成永恒的瞬间。

  “点火只花了几十秒,但你却拼了23年!”知子莫若父,电视机前,汪顺父亲眼睛潮湿。

  这是我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

  第一次,是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点燃开幕式主火炬的,是中国首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第二次,是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点燃亚运圣火的,是跳水名将、奥运冠军何冲。

  每一次圣火点燃,都是对拼搏者的礼遇,对追梦人的致敬。

  请记住这珍贵的96秒。

微信图片_20230923223532.jpg

  21时59分04秒,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汪顺从“羽坛皇后”李玲蔚手中接过火炬,开启千钧一刻。

  此时,超过1亿的数字火炬手,汇聚在钱塘江上,成为具象化的数字火炬人,从钱塘江踏浪而来,奔向“大莲花”。

  23年前,汪顺就这样踏浪而来。

  2000年,6岁的汪顺,个高、臂长、脚大,被教练慧眼识中,从宁波开启游泳人生。

  此后,汪顺便脱颖而出,进省队、入国家队,开始征战泳坛的奇妙旅程。

  21时59分37秒,手举火炬,面带微笑,汪顺稳步奔跑。此时,数字火炬手跨过钱塘江,降临“大莲花”。

  这是亚洲最高规格的体育盛会,来自亚洲甚至世界的数十亿人的目光,落在这最后一棒上。

  年少时,汪顺便初露锋芒。

  2010年广州亚运会,16岁的汪顺亮相国际大赛,便以1分59秒72的成绩摘银。

  一年后,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汪顺和队友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上摘铜,这是中国男队在这一项目上首登世界大赛领奖台。

  21时59分44秒,汪顺不疾不徐,挥手、奔跑。数字火炬手打破时空壁垒,跃入185米立体网幕,大踏步进入体育场。

QQ截图20230923223338.png

  50米的游泳赛道上,他是那个“游得最快的人”。此刻,他却用最从容自信的步伐,在亿万双眼的注目下,奔向主火炬。

  然而,游泳人生,这个名字带“顺”的人,一帆并不风顺。

  从六岁游泳至今,三届奥运会、四届亚运会,20多年来,汪顺遇到数不过的挫折——

  伦敦奥运会,备战训练时一个被忽视的肩伤,最后导致抬不起胳膊,止步半决赛。

  仁川亚运会,比赛前一天突然发烧,没能发挥出最好水平。

  里约奥运会,面对菲尔普斯、罗切特等“殿堂级”名将,汪顺拼命训练,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只拿到铜牌。

  光州世锦赛,汪顺以第六名成绩无缘奖牌。

  直指世界最高领奖台的他,却一次次与金牌擦肩而过。

  22时00分26秒,汪顺和数字火炬手,一上一下,同时抵达主火炬塔。亿万观众屏住呼吸,等待历史一刻。

  赛场如人生,没有坦途。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低谷中,汪顺没有消沉。梦想,就是水中引擎。

  “一天最长泡在水里6个小时,训练量最高达到上万米,50米的泳道来来回回,数不清有多少次。”

  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

  东京奥运会,游泳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在高手如林依然不被看好的逆境下,汪顺凭借最后50米强势冲刺,以1分55秒00的成绩摘得金牌,同时刷新亚洲纪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汪顺用拼搏,书写了最动人的人生剧本。他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缩影,也是“奥运冠军之城”的注脚,此刻光彩熠熠。

QQ截图20230923223421.png

  22时00分40秒,主火炬塔19根火炬打开,汪顺和数字火炬手,一上一下,“数实融合”,用良渚之光点燃主火炬塔。

  新时代的亚运之光,就此点燃。

  无数人的激情梦想,就此绽放。

  这一刻,“大莲花”8万观众沸腾了,家乡人民沸腾了,之江大地沸腾了。

  这一夜,亚运圣火熊熊燃烧,我们记住一种璀璨,叫“宁波燃”。

  甬派客户端记者 成良田

  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截图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当中秋遇上“超级月亮”

  • 香港中秋夜 大坑“舞”火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效率和公平,统筹监管和服务,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696批次,合格率为99.43%。
2024-09-14 09:34
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元宇宙数实融合应用……
2024-09-14 09:32
医生在浙江,患者在新疆。一场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只见医生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上,灵活地操控机械臂;手术室中,机械臂收到指令,精准地完成各项手术动作……目前,浙江各医院已完成50余例援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2024-09-14 09:31
每一项重大科技应用取得突破前后,均有对其理论上的持续争论。著名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引发的人与仿生人之间界限的讨论虽产生于20世纪,但一直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备法律人格。
2024-09-13 10:14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2024-09-13 10:14
据了解,“晓医”依托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资深中医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等。
2024-09-13 10:13
目前,北京市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区域之一,拥有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的完备产业链条,呈现出以设计和制造为引领、装备强势支撑、封测加速成长的态势,形成以集成电路双“1+1”工程等新代际重大项目为带动,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的快速发展态势。
2024-09-13 10:12
这是该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芯片继今年3月取得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中心检测报告后的又一重大进展,进一步加速国产量子安全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2024-09-13 09:12
今年是美敦力全球创新75载及在华全面发展3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2024-09-12 20:41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今年9月12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30周年的日子。
2024-09-12 10:26
新中国成立75年,写下了农业发展巨变的伟大历史篇章。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新底气,让农民世代居住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了新希望。
2024-09-12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