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特写|这一夜,有一种璀璨叫“宁波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特写|这一夜,有一种璀璨叫“宁波燃”

来源:甬派客户端2023-09-24 11:57

QQ截图20230923223400.png

  这注定是万众瞩目的一夜;

  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瞬。

  9月23日22时,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宁波运动员、游泳奥运冠军汪顺接过宁波奥运冠军石智勇等人依次递过的火炬,和数字火炬手一起,共同完成最关键、最瞩目的一环——

  点燃亚运圣火!

  这是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数,是汇聚线上超过1亿人的“数字火炬手”;实,是宁波运动员汪顺。

  主会场内外,数十亿人用96秒的共同凝望,铸成永恒的瞬间。

  “点火只花了几十秒,但你却拼了23年!”知子莫若父,电视机前,汪顺父亲眼睛潮湿。

  这是我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

  第一次,是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点燃开幕式主火炬的,是中国首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第二次,是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点燃亚运圣火的,是跳水名将、奥运冠军何冲。

  每一次圣火点燃,都是对拼搏者的礼遇,对追梦人的致敬。

  请记住这珍贵的96秒。

微信图片_20230923223532.jpg

  21时59分04秒,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汪顺从“羽坛皇后”李玲蔚手中接过火炬,开启千钧一刻。

  此时,超过1亿的数字火炬手,汇聚在钱塘江上,成为具象化的数字火炬人,从钱塘江踏浪而来,奔向“大莲花”。

  23年前,汪顺就这样踏浪而来。

  2000年,6岁的汪顺,个高、臂长、脚大,被教练慧眼识中,从宁波开启游泳人生。

  此后,汪顺便脱颖而出,进省队、入国家队,开始征战泳坛的奇妙旅程。

  21时59分37秒,手举火炬,面带微笑,汪顺稳步奔跑。此时,数字火炬手跨过钱塘江,降临“大莲花”。

  这是亚洲最高规格的体育盛会,来自亚洲甚至世界的数十亿人的目光,落在这最后一棒上。

  年少时,汪顺便初露锋芒。

  2010年广州亚运会,16岁的汪顺亮相国际大赛,便以1分59秒72的成绩摘银。

  一年后,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汪顺和队友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上摘铜,这是中国男队在这一项目上首登世界大赛领奖台。

  21时59分44秒,汪顺不疾不徐,挥手、奔跑。数字火炬手打破时空壁垒,跃入185米立体网幕,大踏步进入体育场。

QQ截图20230923223338.png

  50米的游泳赛道上,他是那个“游得最快的人”。此刻,他却用最从容自信的步伐,在亿万双眼的注目下,奔向主火炬。

  然而,游泳人生,这个名字带“顺”的人,一帆并不风顺。

  从六岁游泳至今,三届奥运会、四届亚运会,20多年来,汪顺遇到数不过的挫折——

  伦敦奥运会,备战训练时一个被忽视的肩伤,最后导致抬不起胳膊,止步半决赛。

  仁川亚运会,比赛前一天突然发烧,没能发挥出最好水平。

  里约奥运会,面对菲尔普斯、罗切特等“殿堂级”名将,汪顺拼命训练,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只拿到铜牌。

  光州世锦赛,汪顺以第六名成绩无缘奖牌。

  直指世界最高领奖台的他,却一次次与金牌擦肩而过。

  22时00分26秒,汪顺和数字火炬手,一上一下,同时抵达主火炬塔。亿万观众屏住呼吸,等待历史一刻。

  赛场如人生,没有坦途。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低谷中,汪顺没有消沉。梦想,就是水中引擎。

  “一天最长泡在水里6个小时,训练量最高达到上万米,50米的泳道来来回回,数不清有多少次。”

  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

  东京奥运会,游泳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在高手如林依然不被看好的逆境下,汪顺凭借最后50米强势冲刺,以1分55秒00的成绩摘得金牌,同时刷新亚洲纪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汪顺用拼搏,书写了最动人的人生剧本。他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缩影,也是“奥运冠军之城”的注脚,此刻光彩熠熠。

QQ截图20230923223421.png

  22时00分40秒,主火炬塔19根火炬打开,汪顺和数字火炬手,一上一下,“数实融合”,用良渚之光点燃主火炬塔。

  新时代的亚运之光,就此点燃。

  无数人的激情梦想,就此绽放。

  这一刻,“大莲花”8万观众沸腾了,家乡人民沸腾了,之江大地沸腾了。

  这一夜,亚运圣火熊熊燃烧,我们记住一种璀璨,叫“宁波燃”。

  甬派客户端记者 成良田

  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截图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博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展

  • 在智博会上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