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公共文化空间“走新”更走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公共文化空间“走新”更走心

来源:中国宁波网2023-01-12 10:09

  宁波美术馆展览创意互动装置吸引市民打卡。(唐严 摄)

  微改造解锁新体验我市创新打造公共文化空间

  竹根雕、鱼拓、麦秸画、竹编等象山当地10余项非遗传承项目长期入驻,为市民提供非遗体验课程、文艺演出、展示展陈等艺术普及公益课堂……自去年5月运行以来,象山青草巷文化驿站极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平时喜欢手工的刘女士,对于能够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的青草巷文化驿站情有独钟,她说:“这个驿站很大,活动很丰富。跟着非遗传承人一路学习,我已经掌握了鱼拓、剪纸、石头画等六七样简单易操作的传统技艺。”这类以“嵌入空间”形式建设在大众身边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特别适合像刘女士这样“宅不住”的人,她说自己可以在这里待上一整天。

  记者了解到,青草巷文化驿站坐落于象山中心城区特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李宅内,改造自一栋明代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在充分尊重、保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以前老旧的建筑如今焕然一新——小舞台、展览馆、讲堂教室等一应俱全,是集文化汇演、文化交流、展示展览、培训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象山县文化馆馆长黄恩荣介绍,青草巷文化驿站是该县首家新型文化空间,通过文化驿站“我们的节日”“群星大舞台”等主题活动,让不少在台下听戏的观众成为踊跃登台表演的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承者。

  今年65岁的周赛苏,是象山半岛京剧艺社的骨干。加入艺社后,几乎天天登台,并成为艺社送戏下乡的“铁杆”队员。“以前我跟戏友只能去公园露一手,现在给了我这么大的表演舞台,我每场都想上!”周赛苏告诉记者,除了原来擅长的越剧,在青草巷文化驿站,她还学了京剧,在本周末举行的“我们的节日”活动上,她将登台唱一段京歌《梨花颂》。

  近年来,大众对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日益强烈,宁波各区(县、市)文旅部门顺势而为,支持和引导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去年5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启动了“一人一艺新空间”创建工作,芝士公园、老外滩艺术生活园区、月湖美术馆、汇港美术馆等上榜首批24家“一人一艺新空间”,它们当中,既有公共文化艺术展览场所、美丽乡村文化空间、商圈文化空间,也有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以展览为核心内容的文博艺术空间,以及加载文化体验的民宿、餐厅、社区街道等跨界艺术空间。

  各级文化馆通过建设多跨应用场景,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市文化馆供图)

  汉服爱好者在市文化馆新春首场活动上玩“嗨”了。(市文化馆供图)

  政府与企业联手共建“小而美”新空间百花齐放

  “除了阅读与文化展览活动,这个城市书房对我来说,最大的便利是有自助借还机,它就在我家楼下的公园里,步行就能到。”家住北仑恒中小区的于一清告诉记者。

  新碶街道城市书房位于北仑区爱心公园内,免费向市民开放。馆藏图书约3万册,配备朗读亭、图书自助借还机等设施设备,融合图书阅读、文化活动、艺术展览、休闲沙龙等多元文化业态,读者在这里不仅能获得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还可以享受自然风景、生活美学、健康茶饮等,是“美”“好”“新”兼备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记者了解到,该城市书房以“书房+企业众筹”模式,鼓励爱心企业参与阵地建设,以“书房+”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阅读推广服务。去年以来,北仑对百余个公共文化设施、10余个街道综合文化站、60余家农村文化礼堂全面“微改精”,打造了7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形成蛟山阁城市书房、北仑博地影秀城、九峰山文化礼堂等一批既时尚又颇具本土特色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鄞州区近日公布的首批71家“向善向美,品质鄞州”公共文化艺术空间里,有带梦胡同等园区共享型空间、堇书房等阅读空间、毕春芳艺术馆(戏曲特色文化空间)等博物馆(艺术馆)、天童老街等文化街区、走马塘汝意箜篌馆等艺术家工作室,以及中意艺术馆等跨界文化空间。

  记者了解到,此次获评的公共文化艺术空间,以鄞州区近年来打造的新型空间及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场馆为主,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反映了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及社会力量参与的活跃度。

  “此次入选的新空间,大多是年度网红爆款。像吸粉量超大的带梦胡同创意园区、俞塘拾里山谷、爱上LOVE艺术空间等,是朋友圈中刷屏率较高的文艺场所,也是青年创业、文艺+等模式的典范案例。”鄞州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正在深入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因此宋韵文化元素在众多空间里也日益凸显,如天童老街的宋韵文化特色街区、位于院士公园的宋韵·堇书房、传播和体验“宋朝四雅”的妙语荟等。

  闻名遐迩的老外滩李宅沉浸式剧目“入戏老外滩”,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打造运营。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换装化身为演员,获得剧本中的一个新身份与朋友一起演戏。这样沉浸式的入戏体验,不仅吸引本地市民,也成为游客来甬时争相打卡的地方。“入戏老外滩”开演一年多来,已引流超过3万人次,让老外滩李宅一跃成为演艺类新空间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我们对获评‘一人一艺新空间’的单位,将根据空间建设和运行的成效进行资金补助与考核,不合格的空间将取消当年资金补助,对严重不符合的空间取消命名。”市文广旅游局艺术与公共服务处负责人表示,我市还将通过申办活动、资源对接、策划团队扶持等方式,促进更多社会主体融入“一人一艺”建设,开辟更多文艺惠民的新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元、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公共文化服务。

  零基础艺术爱好者体验入门课程。(芝士公园供图)

  赋能全民艺术普及多跨应用场景点亮生活之美

  从插画展览到与名家对话,从汉服体验到咖啡沙龙……自去年12月启幕以来,市文化馆重磅推出的“趣”文化馆系列活动让参与者直呼过瘾。

  在市文化馆新年首场活动“喜见·贰零贰叁”中,市民朋友不仅参与了穿汉服、宋式点茶、做茶果等宋韵美学体验活动,还在文化馆喝上了咖啡、拍上了兔年氛围感大片。

  “活动颠覆了我对文化馆原来的刻板印象,没想到我竟然能够在这里穿着汉服喝咖啡,用传统面塑捏小兔子,这些复古又新潮的活动,让我感觉传统非遗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市民应女士对“趣”文化馆系列活动赞赏不已。

  据了解,从今年元旦到春节元宵,市文化馆将联合10个区(县、市)文化馆,打破地域、空间及时间的制约,通过建设多跨应用场景,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智能化服务水平,以“趣”文化馆过大年为主题,陆续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形式新颖的60余项“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新春文化普及活动。

  市文化馆馆长孔燕介绍,线下迎新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广泛喜爱,掀起一波打卡热潮,线上“云学艺”平台也推出了“90分钟学化妆”“零基础学钩针编织”“教你烧宁波硬菜”等具有普及性、应景实用的课程。同时,各地文化馆依托“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这一金字招牌,让群众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角。热爱文艺活动的群众通过向“浙里文化圈”板块提出申请,成为“雅集”活动的组织者,目前,我市已有860余名文化圈的“圈长”花样翻新,推出众多小型多样、年味浓郁的群众性参与活动。

  未来三年,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进入新阶段。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我市将打造形成10个示范性创意文化空间,建设100个文化融合服务场所、1000个嵌入式文化微空间。

  宁波城市文化研究专家陈民宪长期关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问题,在他看来,新型文化空间打造首先要以“人”为核心,在主理人的经营和管理上下功夫,处理好人与空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空间变“空”间;其次要以“真”为基础,现在各地在空间打造上奔着“网红”为目标,要有流量更要有“留”量,要以丰富的业态、多元的场景营造及贴心优质的服务为支撑,吸引更多回头客;最后要以“融”为要义,文化空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空间、功能、业态与服务四大元素缺一不可,通过与多主体、多业态模式、市场经营、百姓日常生活等有机融合,让新型文化空间常有常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记者廖惠兰

  象山青草巷文化驿站。(市文化馆供图)

  宁波市首批“一人一艺新空间”

  海曙区:月湖美术馆、宁波茶文化博物院、芝士公园

  江北区:老外滩艺术生活园区、香黛宫馆、姚江美术馆、微小娘时尚美学创新中心、和峰堂“派·艺术空间”

  鄞州区:211创意空间、宁波善园、汇港美术馆、泛艺术空间、钧天易昀琴院

  镇海区:“澥小白”自然主题乐园

  北仑区:海伯有质生活馆、影秀新空间

  奉化区:棠云艺术谷、奉化区溪口剡溪画院、宁波三味书店(思想海店)

  慈溪市:上林瓷苑艺术空间

  余姚市:乐众传统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吾乐雅苑

  宁海县:天明艺术工坊

  象山县:青草巷文化驿站

  (廖惠兰 整理)

  制图韩立萍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