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黄文娟:十四年如一日,做与法治共成长的追梦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黄文娟:十四年如一日,做与法治共成长的追梦人

来源:中国宁波网2022-12-17 09:42

  2022年12月10日晚,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社教节目中心承办的《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举行。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邱隘人民法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黄文娟从央视舞台捧回了“2022年度法治人物”的奖杯。

黄文娟:十四年如一日,做与法治共成长的追梦人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黄文娟获得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政法系统“双百政法英模”、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并当选为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伴随着这些荣誉,她许多次出现在聚光灯下,出现在镜头前,出现在宣讲台上。

  “恭喜你啊黄法官!”这句话,黄文娟今年听了好多次。

  但离开镜头,熄灭聚光灯,走下宣讲台,她依旧是那个自己口中的“一名普通法官”,是那个十四年如一日默默俯下身去,用自己的专业去温暖别人的黄文娟。

  引领在线诉讼新常态

  2020年春节,黄文娟回老家湖北天门探亲,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这趟旅途变得不再寻常。

  居家期间,宁波暂时回不去了,可那么多排好庭的案子却不能因疫情而“停摆”。

  “如果因为我的原因,使这些案子一拖再拖、一延再延,那么当事人的失落感也会越来越多。”

  好在有移动微法院(现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她在没有电脑、没有案卷、没有宽带网、没有制服的困境下,从柜子里翻出仅有的一套西服,用借来的旧电脑、同事拍摄的案卷、自制的手机支架以及手机热点,组成了一套特殊的“办公设备”,开始了居家办案的时光。

  一晃50天过去,黄文娟开完了60多个庭审,记录写满了两个笔记本,结案50余件,没有一起案件因法官居家而取消或延期开庭。

  黄文娟在无意间引领了在线诉讼的风尚。现在,线上办案在宁波两级法院已经实现常态化。那个用烟花纸筒改造的“文娟牌手机支架”,成为了流行于宁波法院人之间的“网红”支架,其背后蕴藏的“工具可以简易,但正义不能迟到”的理念,也在宁波法院人之间不断传递。

  黄文娟本人与移动微法院也越来越不可分。在参加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返程的大巴上,她用三个小时顺利完成了5个庭审;在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现场的会议室旁,她用十五分钟开了一起简单的公告案件;在参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期间,她见缝插针在北京的宾馆里,先后开了十几个庭……

  湖北天门的小山村、浙江杭州的大巴车、北京的宾馆……由北至南,由南至北,黄文娟推动“移动微法院”便民利民的“宁波实践”走向全国。

  “我在移动、出差的过程中,案件的办理地点也在移动,但是当事人的期待和需求却不会被迟延满足。”

  诉讼由线下到互联网再到指尖,这是她十四年间亲历并实践的法治变革。

  探索立审执一体化

  2021年5月27日,鄞州法院“文娟工作室”挂牌成立。在启动仪式上,黄文娟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表态发言。她承诺,工作室会坚持“四不”原则,“不让群众等太久、不让案件转多手、不让百姓跑远路、不让纠纷留后患”,让当事人的一件事在一个地得到快速解决。

  和以往的法官工作室不同,“文娟工作室”专设立案窗口、审判团队、执行团队,是集立案、审判、执行职能于一体的“全科工作室”。这一做法突破了传统案件在不同部门、多个法官之间流转的壁垒,打通了调解、立案、送达、审判、执行环节,让当事人在工作室就能完成案件的全流程处置。

  黄文娟是一个外表和内心都很柔和的人,她说话声音平和,爱笑,待人接物很细心又很耐心。工作室“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的服务理念,和她本人的气场非常相合,这也让一些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在她的气场作用下变得心平气和。

  有一次,黄文娟收到了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案件的被告是驾驶电动车的未成年人和他的母亲。原告表示被告撞了人还态度恶劣,一点不知悔改。被告则觉得轻轻蹭了一下就要赔2万多,原告就是在讹人。双方矛盾十分尖锐,都不给对方好脸。黄文娟先是耐心向被告释明原告有主张损害赔偿的权利,而后又细致对双方做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双双向黄文娟表示感谢。

  截至2022年10月底,“文娟工作室”已接待群众立案、来访等3020余人次,在已审结的2261起案件中,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仅有398件。

  随着办理的案件越来越多,工作室的口碑也逐渐在老百姓之中发酵。有70多岁的老人拿着报道“文娟工作室”事迹的《鄞州日报》,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来法院找黄文娟。“文娟工作室”被誉为宁波法院审判领域“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的一张闪亮名片,获得浙江法院“十佳在线诉讼”荣誉,并登上了《人民日报》。

  立审执一体化的探索,正是宁波法院人不断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法治路上的追梦人

  “没进法院前,我没有想到我竟然还是一个工作狂。”黄文娟这样评价自己。

  做书记员的时候,她周末经常会在办公室装订案卷——整理材料、粘贴票据、用电锤打洞,最后穿线装订而成。档案封面划破手指是常事,钉锤还会一不小心锤到手。做法官后,她的周末有时候是在办公室字斟句酌地改判决书。

  而现在,费力装订案卷变成了无纸化的一键归档,依托大数据的类案检索制度高效助力判决书撰写。浙江“全域数字法院”建设,给作为法官的黄文娟带来了更多便利,也让她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我想做得更多,走得更远,和老百姓的需求贴得更近。”在年度法治人物的颁奖现场,黄文娟这样说。

  她是这样说的,也一直在这样做。

  除了奉法者的身份外,她还是视频普法专栏《文娟有约》的主讲人、文娟驿站的小巷法官、鄞州南部商务区“共享法庭”的负责法官、鄞州区德培小学的法治副校长。

  “黄法官,他们拖欠工资,你得给我评评理。”这样的咨询,出现在“共享法庭”里。

  “黄法官,咱都是邻居,你又是法官,你说一句是非,我们都听你的。”这样的讨论,发生在黄文娟所住社区的“文娟驿站”里。

  “黄法官,如果有同学骂我,我怎么做才能算是正当防卫呢?”这样的提问,出现在学校里。

  “关于网络诈骗,上面的这些提示,大家都记住了吗?”这样的总结,出现在《文娟有约》普法视频里。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她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在更多的场景,为更多老百姓做更多的事,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线下一对一的普法变成了线上一对多的交谈,繁琐的案卷整理变成了无纸化归档,走街串巷的送达变成了智能联合送达机制……一桩桩一件件,正是法治中国建设日新月异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黄文娟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我们会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显实效,引导大家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院生涯十四年,黄文娟始终保持着真诚与热爱,法官是她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她是有温度的奉法者,也是有品格的普法者,还和众多法院人一样,是法治道路上的同行者,一起向着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稳步迈进。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内蒙古达拉特旗:沙海变“蓝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