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海洋经济已成为临海国家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
宁波因海而兴,向海而生。在海洋经济版图中,宁波之于浙江甚至全国,地位举足轻重。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强调,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把宁波舟山海域海岛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使命在肩,宁波踌躇满志。其中,最先布局的一着棋就是:打造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
日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召开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建议方案专家咨询会,并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
打造海洋领域国家级实验室,宁波有何底气?又该如何发力?
努力构建世界一流平台
宁波打造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室?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立平研究员做了简要概括:
这个实验室将紧扣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聚焦深海、南海、极地等极端环境海洋材料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系列关键使役材料有望为临海、深远海、极地领域的战略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通过构建世界一流水平涉海新材料创制平台,力争在我国海洋材料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介绍,宁波将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前期将依托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方向定位、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工程应用等方面已形成较好基础,具备组建的基本条件。
咨询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仲平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仅从咨询会专家团成员中的多位院士名单,就可见宁波对该实验室的重视,其意义也非同寻常。
此外,还有来自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国内海洋材料领域重要科研和需求单位的专家。
紧扣海洋强国战略,可深度支撑我国在南海、深海、极地工程与装备对关键服役材料的重大需求,可与我国面向海洋环境、工程、装备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有效互补,为解决我国海洋核心材料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实验室组建建议方案,一致认为实验室组建意义重大、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方案布局合理。
同时,专家们建议,实验室要进一步强化与重大需求部门的对接,以创建并完善我国涉海使役材料学科和技术体系为目标,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海洋材料创制平台。
打造国家级涉海实验室,宁波有何底气?
“海洋经济”已成为当前国际公认的“蓝色引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目前,国内有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等多个省市及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市”的战略目标。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再次强调——
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把宁波舟山海域海岛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宁波更是把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写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
当然,宁波发展海洋经济,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在资源方面,宁波是全国海洋资源大市,全市海域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海岛611个,海岛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约1677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833公里,海岛海岸线844公里,还有不少滩涂。
宁波“港、渔、景、岛、涂、油”等海洋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且腹地资源广阔。
宁波象山海岸线。
在产业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达6850亿元,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06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占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20.7%。
不仅如此,如今,新一代宁波企业家们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更加注重其可持续性,力求通过自己的技术努力改善海洋生态,探索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宁波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而产业发展离不开科创平台的强力支撑。正是基于此,宁波打造海洋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也算是“应运而生”。
此外,在海洋科创载体方面,截至“十三五”末,宁波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宁波海洋研究院、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等18家涉海科研机构,拥有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20家市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近年来,这些科创载体在海洋科技相关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为国家级海洋科创平台的建设营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例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即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海洋环境材料损伤机制与防护、海工装备关键部件表面强化与延寿、海洋环境功能材料与应用等方面卓有成效。
实验室主任王立平研究员在海洋防腐涂层和特种功能防护材料领域取得诸多突破,目前其团队研发的深海耐压防腐涂层材料已通过深海6000米的压力测试,正向着万米目标发起挑战。
王立平(右)正在查看实验数据。来源:浙江新闻
打造“蓝色引擎” 壮大科创实力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
到2025年,我市海洋强市建设深入推进,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港口硬核力量、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开放水平和海洋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初步确立。
其中,在海洋科创能力提升方面,我市将争取新建1家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涉海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25个以上,市级以上涉海科研机构达到20家,全国一流涉海专业学科数量达到8个,组织开展涉海关键技术攻关100项以上,新增涉海专利数量4000项。
不仅如此,未来,我市还将搭建一系列海洋科技创新功能平台,包括海洋新材料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海洋生物高值化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
同时,争取培育20家海洋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打造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
通过不断壮大海洋科创载体、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加强海洋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未来,我市将把海洋经济进一步打造成为促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