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艾利"爱理不理 高温"死缠烂打"!未来10天还将有1个台风生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波> 要闻 > 正文

"艾利"爱理不理 高温"死缠烂打"!未来10天还将有1个台风生成

来源:甬上2022-07-04 14:30

  作为今年首个影响浙江省的台风,“艾利”对我们多少有些“爱理不理”。

  虽然没有给我们带来狂风暴雨,但我们也没法给它“点赞”,因为它同样没有给我们带来想象中的凉爽。

  从市气象台7月3日发布的预报看,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周(7月4日-7月10日),宁波将迎来一波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将向37℃,甚至38℃发起冲刺。

  “艾利”爱理不理

  就在7月3日早晨,今年第4号台风“艾利”移入东海。

  到17时,“艾利”的中心距离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北偏西方向约255公里,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20米/秒,热带风暴级),七级风圈半径100-200公里。

  未来,“艾利”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并将于7月5日上午趋向日本西南部沿海。

  受“艾利”影响,7月3日到7月4日,我国东部东部海域有6-8级大风,阵风9-10级。

  “艾利”对宁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风上。

  从市气象台7月3日11时发布的消息看,7月3日到7月4日,外部渔场有9-11级大风。

  此外,从预报看,7月3日到7月5日,宁波将会是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

  作为今年首个影响浙江省的台风,“艾利”对我们有些“爱理不理”,这对日常生活来说,倒是件好事。

  不过,随着“暹芭”“艾利”接踵而至,今年台风季的“大门”被打开。中央气象台在7月3日发布的中期预报中“透露”,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可能还将有1个台风生成。

  持续的热,越来越热

  “艾利”走个过场,“克制”了一段时间的晴热将“卷土重来”,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市气象台在7月3日发布的十天预报中提到,除了前期的阵雨或雷雨天气,从7月6日开始,宁波就将转为多云为主的天气,其中,7月8日开始,午后多雷阵雨。

  是不是夏日“熟悉的配方”?

  市气象台在7月3日发布的十天预报中提到,从7月5日开始,宁波的最高气温将稳定在35℃-38℃,最低气温也有26℃-28℃。

  持续且不断“挑战自我”的高温热浪就要来了,做好迎接“一大早出门就是一身汗”的准备了吗?

  虽然台风带来的降温效果有限,但来自海上的大风,给我们吹来了通透的好天气。记者石承承 摄

  六月六,不止“晒红绿”

  渐行渐远,我们将在7月4日迎来“六月六,晒红绿”的日子。

  民间流传的“六月六,晒红绿”,通常指的是每年到了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如果阳光充足,人们就会把家里的衣物、鞋帽、被褥等拿出来晾晒。

  相传这个习俗的形成跟乾隆皇帝有关。当年,乾隆皇帝巡行至扬州,突遇大雨,外衣被淋湿。皇帝不愿借百姓的衣服换,只好等天晴将衣服晒干,这一天恰好是农历六月初六。

  民间因此逐渐形成“晒红绿”的习俗,多少是想借一点皇帝“晒龙袍”的贵气。

  这一习俗的流传,还跟时节、气候有关。

  每年到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基本告一段落。告别一身“霉”气,人们自然要把衣物、被褥拿出来晒一晒。

  除了“晒红绿”,“六月六”还有很多如今已不常见的习俗。

  比如“黄狗猫汏浴”,意思是每年到了这一天,养狗或猫的人家,会把狗或猫带到河中洗浴,目的跟"晒红绿"一样,为了避免天气炎热,狗或猫的身上长寄生虫。

  比如用木槿树叶洗头。据说,槿树叶含有大量肥皂草素和肥皂草苷,有滋养秀发的作用。在炎炎夏日,发丝间的轻松带来的快乐,女孩子们应该深有感触。

  比如宁波老底子通常也会趁着此时持续晴热天气的到来,开始晒“双缸酱”,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豆瓣酱。

  将倭豆(蚕豆)蒸熟后剥壳,加入盐等调料搅拌,然后拿到太阳下暴晒,从早上9点晒到太阳下山,晒足一周,霉菌就会繁殖,晒上一个月,差不多就可以吃了。

  午后,呈现油画质感的天空。记者石承承 摄

  午后的江边,风吹过带来几分凉意。随着晴热高温天气的到来,这份舒坦恐怕不常有了。记者石承承 摄

  何以解“暑”,试试它们

  随着晴热高温天气的到来,7月7日,我们还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暑节气是这样描述的: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顾名思义,就是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又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大家可千万别对小暑的到来“视而不见”,因为就在小暑节气期间,我们将迎来号称"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今年,我们将于7月16日入伏。

  持续的高温热浪扑面而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些人难免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症状。

  除了好好休息,也轮到一些时令食物出来“救场”了,比如藕。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藕不是要等到秋天才吃的吗?

  事实上,随着小暑的到来,藕已经开始慢慢成熟,并迎来开采的季节。

  只是,此时的藕,刚长成,还很嫩,最适合的就是掰下来、切成片,拿糖醋拌一拌,直接吃,清凉脆爽,足以在餐桌上令人胃口大开。

  另外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将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据说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据《本草纲目》记载,鳝鱼性味甘温,有补虚损,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食疗本草》中也称“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湿气、恶气”。

  眼下,农历六月, 正值黄鳝肉质最肥美的时候,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适当进补,也算是一举两得。

  但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的,不能吃死黄鳝,否则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在津成立

  • 越南举行八月革命暨国庆80周年纪念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