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不久前,一项文化产业政策“出圈”了。
宁波市文改办、宁波市财政局发布《宁波市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以下简称《意见》),并在短时间内形成话题,仅微博阅读量就突破千万,登上热搜,大有成为“顶流”之势。
“出圈”的首要原因,是贴心。《意见》里面“元”字特别多。
比如,对首次上规的数字文化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1亿元的数字文化企业,分别给予100万、200万元奖励(晋级补差)……
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加持,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共鸣——
疫情影响广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产业门类首当其冲,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文化产品创作周期长,对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而言,现金流尤为重要。《意见》发布,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宁波贝发文创产业园
正如一位网友评价:很久没见过这么直白的政策了,我都看明白了。
宁波一家文化产业企业负责人坦言:政策支持金额虽不大,但在特殊时期,每一笔钱都撑起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出圈”的另一个原因,是“时髦”。数字文化产业正是当下文化领域“最热的热词”。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其中蕴含着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宁波踩准热点、踏上风口,顺势而为推出重磅政策,击中受众关注点。
自带“流量”的政策口口相传,能够有效提高受益人群知晓度,一旦“流量”转化为“实效”,以政策推动社会发展便能事半功倍。
因此,政策制定者要有传播素养、媒介思维,制定的政策要切实围绕人民群众与企业的所需所盼,够贴心;走在时代发展前沿,够前瞻,努力让每一个政策都成为互联网上的“出圈顶流”。
(之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