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来自辽沈大地的振兴发展观察:连续7个季度赶超的背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辽宁> 要闻 > 正文

来自辽沈大地的振兴发展观察:连续7个季度赶超的背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1-16 14:10

  经济总量继上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后又上新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增速均持续高于全国水平……刚刚过去的2024年,辽宁经济答卷成绩亮眼、成色十足。

  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数据背后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进程已经过半的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正在为辽宁打开怎样的新局?

  一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

  大连湾畔,波光点点。新年首个工作日,大连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新建造的“北极探路者”号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完成保税LNG燃料加注。

  “这是国内首单通过槽车方式,在船厂内为新造国际航行船舶加注保税LNG燃料。”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制度创新局副局长关剑说。

  一项“小切口”的创新实践,正是辽宁经济一年来迎难而上、寻路攀登的鲜活注脚。

  2024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连续7个季度赶上或超过全国。叠加四季度企稳回升态势,全年经济走势有望持续向好。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令人欣喜,更来之不易。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国内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从传统产业下行压力增大,到房地产投资出现萎缩;从基层“三保”压力增加,到化解金融风险任务艰巨,外部“风雨”洗礼下,辽宁面临的风险挑战接踵而至。

  搏击风浪,唯有实干。从以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为牵引释放改革动能,到以“稳油稳钢稳车”为重点稳住工业大盘;从以建设辽宁实验室群、科学城为龙头夯实科技创新“底座”,到以做大做强文体旅高品质融合为代表扩大内需……一年来,辽宁经济在考验中前行,在挑战中壮大。

  看数据,“上来了”。

  GDP赶超全国背后,一连串优而快、高而新的指标亮点纷呈:2024年前11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规模扩大,同比增长3.9%;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8.5%、12.6%……

  经济数据不仅要看一时、看速度,更要看长远、看内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20个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速6年来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收占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比重首次超过三分之一……“这些数据里面有乾坤,不仅印证辽宁经济向好态势更加稳固,更透射出辽宁经济求质而进、换挡升级的轨迹。”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鲍洋说。

  看人气,更旺了。

  在雪场畅滑过后,缓缓躺入热气腾腾的温泉,疲惫慢慢融化。这个冰雪季,越来越多游客在辽宁“玩冰嬉雪”后,选择泡温泉。

  从上个冰雪季开始的文旅火爆至今,一年来,辽沈大地人气满满:全年接待游客6.5亿人次,同比增长27.7%;旅游综合收入6300亿元,同比增长25.4%。

  热闹人流是“面子”,“里子”则是商流、资金流,持续“加磅”的投资最有说服力。

  2024年4月,宝马集团宣布增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华晨宝马沈阳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7月,恒力集团新增投资92亿元,启动恒力重工产业园二期项目……去年前11个月,辽宁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1%,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6%。

  看腰杆,更壮了。

  新型隐形战机歼-35A亮相珠海航展,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助力嫦娥六号月背成功采样,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用曲轴成功应用……去年,一个个“大国重器”接连出圈,辽宁装备正在更好装备全国。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一个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明确自身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

  从太空到深海,辽宁聚焦“五大安全”重要使命,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进一步擦亮“共和国工业长子”金字招牌,去年,沈阳航空、沈大工业母机、大盘绿色石化3个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看“朋友圈”,更大了。

  新年伊始,今年大连口岸的首趟中欧班列从中铁联集大连中心站鸣笛启程,满载110个标箱货物的班列奔赴欧洲市场。过去一年,辽宁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居东北第一。

  搭平台、引伙伴、找朋友、建通道,辽宁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推动全面振兴的新优势。“日本和辽宁地理位置相近,产业互补性强,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事务所所长重冈纯对投资辽宁充满期待。

  目前,辽宁外贸集装箱航线已达200条,中欧班列已形成“三通道六口岸”全覆盖发展格局,货物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的50余个城市。2024年前11个月,辽宁出口总额达3416.2亿元,增长5.2%。

  看民生,更暖了。

  “搬家当天啥也没拿,就带了把扫帚,家里啥都有,炕席、被褥、锅碗瓢盆都是新的。”去年8月一场洪水,冲垮了建昌县杨树底下村村民吴桂付的家。他没想到,仅仅41天,“政府就帮咱盖好了新房”。

  看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2024年,辽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民生福祉的刀刃上,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管网5300多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8.7%,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约90%,“十四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目标提前实现。

  一个承前启后的“新起点”

  “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胜利在望”——2024年12月20日,来自辽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消息,令人欢欣鼓舞,豪情满怀。

  2024年,是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全省上下锚定八大工作目标,超常规、高强度开展攻坚,以“辽老大”特有的大忠诚、大担当、大作为,持续推动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发展质效的“突破性”提升。

  2024年12月29日,有着近60年历史的凌源钢铁正式入列鞍钢。至此,鞍钢集团粗钢产能提前达到7000万吨级,“钢铁航母”动力澎湃。

  鞍凌重组是辽宁“央地融合”的又一硕果。去年,辽宁开工央地合作重大项目49个。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说,过去不少央企与地方“各干各的”,产业发展“两张皮”,央地双向奔赴整合了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形成共创共赢的生动局面。

  久久为功治“痛点”,绵绵用力蓄优势,在辽宁,更多领域“积小胜为大胜”,实现精准突破。

  深耕数字化转型,全省打造约60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设立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100个;

  深挖创新潜力,去年辽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前移5位,“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新增1000多家,总量居东北首位;

  深化结构调整,去年22个重点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六成……

  “从‘星星之火’到形成‘燎原之势’,一个个突破性变革撑起农业‘压舱石’更加稳固,工业‘稳定器’作用凸显,服务业‘顶梁柱’坚挺强劲,全省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鹏宇说。

  ——振兴趋势的“转折性”向好。

  “2023年,辽宁经济增速10年来首次高于全国,也许还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昙花一现?现在连续两年赶超全国,表明向上势头更加巩固。”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

  赶超之路,多有坎坷。2024年,辽宁经济从一季度开局良好、超过全国,到二季度承压运行、与全国持平;从三季度恢复向好、继续赶超,到四季度政策发力、企稳回升……起起伏伏牵动着多少人的心。

  “事非经过不知难。”李凯回忆说,过去10多年里,辽宁经济从“失速”到“触底”,甚至一度出现过负增长。“从2017年起,曾经的‘掉队者’逐渐‘归队’,到2023年跑赢全国‘大盘’。为了这个拐点,辽宁人付出了太多努力。”

  “金杯”之变也在印证着转折。3年前,金杯(沈阳)汽车有限公司停产重整;2024年12月,经过盘活资源、对接战略伙伴,金杯汽车一口气推出两款新能源商用车,老品牌焕新启航。

  “从‘点’的突破,到‘线’的拓展,再到‘面’的铺开,”李鹏宇说,如今的辽宁,扭转了经济总量全国排名持续下滑的被动局面,扭转了经济增速长期低于全国水平的发展态势,2023年启动的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出了气势、打出了信心、打出了成效。

  ——发展坐标的“历史性”校准。

  “幸亏省里对菱镁开采进行历史性治理,才把这个行业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山感慨。

  我国菱镁资源储量世界第一,其中辽宁占全国储量的85.6%,但曾走入粗放开采、简单加工的误区,优势资源只卖出“白菜价”。

  过去一年,辽宁严控开采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倒逼镁原料价格企稳回升,一批企业上马镁化工、镁建材、镁金属等深加工项目。在镁矿资源富集的海城市,市委书记陆荐援颇为振奋地说:“喊了几十年的镁业转型,如今终于挪开了步。”

  从菱镁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治理,到大连市全面开展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问题清理整顿,“三年行动”以来,辽宁从难事做起,着手解决一批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同时放眼远望,推进一批夯实基础、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为竞逐未来不断校准发展坐标。

  去年7月和10月,沈阳浑南科技城和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相继开城。辽宁还围绕重点产业集群,组建机器人、精细化工、工业母机等20个重点实验室群,目前已与693家企业建立对接合作。

  “产业遇问题,科技给答案,这样的机制一旦成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辽宁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群主任孙玉清说,一系列连接过去、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正搭建起辽宁稳步向前的“四梁八柱”。

  一场乘势而上的“大决战”

  寒冬腊月,沈白高铁抚顺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正酣,建设者顶风冒雪,在一线抢工期、保进度。

  火热场景,折射振兴求变的只争朝夕。这背后,既有辽宁贯彻中央部署,扛起“长子”重担的坚固初心,也有重拾光荣与梦想,“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坚强决心。“三年行动”战果累累,更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面对振兴突破的“决胜之年”,辽沈儿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凝心聚力打响一场“大决战”。

  ——稳住“最大定量”。

  新年伊始,辽宁省工信厅多个工作组就奔赴一批龙头企业,协调解决经营问题,支持有边际效益和盈利的产品全力生产。

  “在持续抓好‘稳油稳钢稳车’同时,我们加紧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辽宁省工信厅厅长胡异冲说,这是全省工业经济的“最大定量”。

  未来一年,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王希友信心满满。“推动实现原油1000万吨、非油当量1000万吨的供给格局。加快建设辽宁大储能基地,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壮大辽西地区产业圈,切实发挥‘压舱石’作用。”他说。

  ——孕育“未来增量”。

  1月10日,由中航沈飞民机向空中客车公司交付的第500架份A220飞机重要部件,在沈阳完成装配工作。

  航空、造船是辽宁的优势产业。辽宁从现有基础出发,精准开发应用场景、科学组合产业链条,去年接连举办“航空产业发展大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省内企业加盟大飞机规模化生产,与央企共建东北亚绿色船用燃料供应链体系,在深挖“上天”潜力、补齐“下海”短板中培育未来增量。

  新的一年,辽宁将继续优先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深海深地空天和生命健康6个未来产业方向。“别看今天只是一粒种子,未来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启东说,老工业基地加速向新产业要地迈进,才能赢得未来。

  ——发力“关键变量”。

  推动沈阳桃仙机场二跑道、本庄高速公路、大连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长海大桥等项目尽早开工;推动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太子河抽水蓄能等项目加速建设……新的一年,辽宁正谋划布局一批预期收益好、群众期盼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辽宁省商务厅厅长潘爽说,今年计划推出4000场以上消费活动,通过商、旅、文、体深度融合,为辽宁积攒人气;同时培育更多有特色的辽宁产品,擦亮“辽宁出品”金字招牌,促进更多“辽品出辽”。

  前景令人欣喜,前路亦非坦途。

  当前,辽宁振兴发展还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之难、结构性矛盾突出之痛、体制机制不活之困、风险隐患较多之忧,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正视这些困难,加紧改革创新,才是我们决战之年应有的样子。”过去一年,已经习惯了在过“紧日子”中改革节支的岫岩县委书记吴振宇说。

  这些天里,纪录片《大东北》热播。片中记录的辽宁红色“六地”历史,让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激情满怀。“坚韧不拔,激流勇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辽宁一步一个脚印不松劲,一定能将振兴蓝图变成现实。”(记者徐扬 王炳坤 郭翔 白涌泉)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AI古风动画丨在古诗里过一天清明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