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十月的井冈山,雾气如纱,竹林如海。风过处,竹叶簌簌作响,仿佛仍在回响着九十多年前红军战士坚定的脚步声。在这片红土地上,每一寸山峦、每一处村落,都埋藏着一段段沉甸甸的革命记忆。
(坐落在井冈深处的神山村)
近日,一场围绕朱建盛烈士的“为烈士寻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经过多地档案交叉比对与史料互证,这位在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中牺牲的红军副团长,终于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身份基本得以确认。
一份档案,揭开尘封姓名
2022年8月,光明日报社、井冈山市委市政府、井冈山报社联合发起,掀起了一场跨越全国的为烈士寻亲活动。在此次出发前往浏阳前,寻亲专班对比了浏阳方面提供的印有15位在井冈山作战牺牲烈士的名册,其中,朱建盛烈士的信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我们在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档案室里,一页页翻看发黄的花名册,直到‘朱建盛’三个字跳入眼帘。”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何小文回忆起初见档案时的情景,语气依然难掩激动,“我们调阅了他的原始档案,发现无论是牺牲时间、作战地点都和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时间对得上,高度契合我们的寻找目标,他是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参加过秋收起义,担任过毛泽东同志的前委警卫连连长,一路从浏阳走到井冈山,是个真正的‘老兵’。”
(烈士寻亲工作组在湖南省浏阳市召开座谈会)
朱建盛,曾用名朱宗其,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工人运动,曾任浏阳县总工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后,他率工人纠察队参加“十万工农围长沙”斗争,后参加秋收起义,随部队上井冈山,历任红军连长、副营长、营长。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时,他任红四军三十二团副团长,奉命坚守井冈山。
“在第三次反‘会剿’战斗中,他负伤牺牲,是井冈山保卫战黄洋界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中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何小文说,“但我们过去对他的了解太少,只留下了很少的文字资料,当时文字记录根据谐音还错将‘盛’写成了‘胜’”。

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时文字记录根据谐音错将“盛”写成“胜”)。
一次走访,牵出女兵线索
在走访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时,寻访工作组还意外发现了一段被忽略的历史细节。“当地史料中记载,有女兵队员跟随毛委员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井冈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烈保中心负责人黄志远告诉记者,“这一发现填补了秋收起义队伍中女兵参与井冈山斗争的历史空白,也让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更加完整。”

(烈士寻亲工作组在湖南省浏阳市寻访调查)
几乎在同一时间,寻访工作组在烈士后代提供的《萍乡文史》(第二十四辑)一书中发现了记录烈士罗友清长孙的口述实录,其中提到有11名女兵在秋收起义后登上井冈山,与浏阳方面史料形成了交叉印证。“这些女兵大多暂未查证姓名,但她们和男战士一样,穿越枪林弹雨,走上井冈山,她们也是英雄。”黄志远补充道。
一场追寻,为了不曾忘却
“为烈士寻亲,不仅是为了确认一个名字,更是为了还原一段历史,告慰一段英魂。”井冈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李芳是此次寻访工作组的牵头人之一,她坦言,寻访过程充满挑战。“我们走访了赣鄂湘三省的五个县市,很多烈士没有后代,没有照片,甚至没有详细的籍贯记载,我们只能从零星的档案、地方志、甚至口述史中一点点拼凑。”

(修葺一新的神山村红军烈士墓)
在寻访了烈士87岁的侄子朱招普等亲属后,“朱建盛烈士寻亲工作的重大突破,是我们多方协作、交叉验证的结果。”李芳说,“我们从湖南浏阳到江西井冈山,从工人运动史料到红军战斗序列,从烈士档案管理部门到烈士亲属家中访谈等一点点梳理、比对,最终明确了他的身份,确认了其在井冈山的牺牲经过,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对比查验他的安葬地点是否为神山村。”
一片青山,埋骨亦是归处
朱建盛没有直系后代,但他的名字,如今终于被刻进了井冈山革命烈士名录中。他的故事,被收录在《浏阳英烈卷》一书中,今后也将被写入党史文献,在更多人的心中留下印记,为大家熟知。对此,参与查证朱建盛烈士工作的浏阳市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党史专家张之俭表示:“朱建盛参加秋收起义前,在浏阳就很出名,在井冈山斗争的英勇事迹更值得我们好好挖掘和宣传。”
“这段历史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何小文站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轻声说道,“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记住他们,是我们最起码的责任。”

(井冈山组织爱国教育,缅怀牺牲的7名烈士)
如今,井冈山的竹林依旧苍翠,松柏依旧挺拔。朱建盛烈士和其他千千万万无名烈士一样,长眠于此,与青山同在。而寻亲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们还在继续确认朱建盛烈士的具体安葬地点,也会继续寻找确认其他在神山村无名烈士墓安葬的烈士们的身份。”李芳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一直找下去。让每一位烈士都有名有姓、有家可归——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对那一代人,最庄重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