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才是最美的爱情!因为一句“等我回来”,她等了90多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这才是最美的爱情!因为一句“等我回来”,她等了90多年……

来源:央视号2024-10-22 16:56

“你等过人吗?”

“等了多久?”

“你等的人,他回来了吗?”

《长征第一渡》序幕抛出一连串追问

焦灼而深情的颤音,破空而来

剧中英姑的原型便是

一生守望丈夫王金长烈士的

于都县百岁老人段桂秀

她也是目前赣南革命老区

唯一健在的红军遗孀

这才是最美的爱情!因为一句“等我回来”,她等了90多年……

1932年,段桂秀与一同长大的王金长结婚

王家长子王金长比段桂秀大七岁

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然而,婚后不到十天

王金长告诉她

“现在国家有难,我要去参军报国!”

“我至多离开三五年,

你一定要等我回来。”

不曾想,大樟树下

王金长的一句“三五年”

让段桂秀足足等了90多年

丈夫走后

段桂秀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尽管日子艰难

她从未放弃等待

直到1953年

段桂秀等来了一张烈士证明书

然而,段桂秀还是不愿相信

当时婆家和娘家人都希望她改嫁

段桂秀却拒绝了

“我这辈子只有王金长一个丈夫,

而且也许我的金长哥还活着!”

被装裱整齐的烈士证明书

此后的人生里

为了维持生计和补贴家用

段桂秀搬过100多斤的煤炭、石灰

挑过杂货,为供销社做过饭

由于长期接触石灰和柴火熏眼

她的眼睛也留下了后遗症

直到2019年,已是百岁老人的她

还在追问于都县车溪乡民政所所长郭湖北

“金长哥哥在哪里?”

郭湖北不知如何回答

身为红军后代的郭湖北

对同为红军家属的段奶奶照顾有加

“真没有见过这么执着的人。”

看着相识多年的段奶奶

郭湖北敬佩不已

段桂秀轻抚着丈夫的烈士证明书

“他说了一定会回来,我要等他回来。”

段桂秀坚信金长哥哥不会骗自己

从青丝守成白发

段桂秀的等待从未改变

可是她的金长哥哥,到底在哪呢?

2019年的一次契机

郭湖北带着段桂秀来到了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摸着墙上的五角星

段桂秀久久不愿离开

她记得王金长走的时候

戴着五角星的军帽

“你们都说王金长牺牲了,

可是他在哪?我没看到啊。”

回家后,段桂秀对此耿耿于怀

翌日,郭湖北带着段桂秀

来到了于都县革命烈士陵园

“因为她说了,找不到照片,看看名字也好。”

纪念碑上刻满了烈士的名字

段桂秀不识字

郭湖北就带着她一个一个辨认

终于在高处看到了“王金长”

郭湖北找来竹棍指着

读给段桂秀听

多年的等待

突然找到了宣泄口

段桂秀放声大哭,嘴里喊着

“你真的不会回来吗?

我还在等你呢!”

半个多小时,段桂秀对着墙壁

向“金长哥哥”哭着诉说

这些年家里的情况、自己的故事

“你没有辜负重托,我也维持着我们家”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

我现在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有重孙了”

……

段桂秀和重孙女的合影

如今,段桂秀住在修缮后的小楼里

和从小叔子家过继来的儿子

一家四世同堂

王金长的烈士证明书被精心装裱过

挂在一楼的显眼处

小楼屋外右侧,有一幅满墙的墙画

画上的段桂秀站在樟树下守望

每天,她都要到院子里坐坐

看着墙画,发发呆

望着墙画《守望》的段桂秀奶奶

天气好时,她还会走到老村去看看老房子

如今,老房子已经被保护了起来

成为了村里的参观点

“九十载三万日青丝成雪未有悔

一百岁两世纪芳心永鼎乃无私”

老房子门口的对联格外醒目

见证着段桂秀一生的等待

百年光阴倏忽而过,

而在这段名为“守候”的故事尽头里,

她仍旧从未忘却他。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我们也不该忘记,

没有英烈的奉献牺牲,

不会有今日的岁月静好!

缅怀!

一起向长征路上的先烈致敬!

监制|宋大珩 郭一淳

主编|赵丽颖

策划|张奇斌

编辑|江维

素材来源|江西宣传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开往春天的列车

  •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