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部红色文旅史诗剧何以带火一座城?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王蕾]

一部红色文旅史诗剧何以带火一座城?

来源:新华网2024-07-19 17:05

24小时热图
  • 西延高铁开始试运行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 云南保山:咖啡进入收获季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

  新华社南昌7月13日电(记者赖星)“你见过他们吗?见过,还是没见过?你等过他们吗?等过,还是没等过?”

  舞台上,沧桑之声响起,一位老妪手提马灯,蹒跚而来。

  她仰头端详着一组高大的浮雕,灯光映照下,红军战士坚毅的脸庞渐渐浮现,时光仿佛倒流,多年前的记忆在她眼中重现。灯光渐暗,炮火声从远处传来……

  这是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长征大剧院上演的一场舞台剧,名为《长征第一渡》,讲述了红军战士从于都集结出发,以血肉之躯铸就精神丰碑的动人故事,再现了苦难辉煌的长征岁月。

  在于都,与长征有关的红色元素到处可见。而今,《长征第一渡》成为当地文旅新名片,自去年开演以来已吸引超过16万人次观看,就连片尾曲《从此》也“破圈”而出,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第二首校歌”。

  “这部剧,改变了我对红色文旅的刻板印象”“在屏幕外,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激情和澎湃”……《长征第一渡》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许多观众纷纷留言给出好评。

  “冲着这场演出,我们在于都住了两晚,前一天的演出票售罄,第二天才买到票。”72岁的李惠霞和老伴儿从广东佛山自驾而来,真挚感人的故事、震撼的舞台效果让老两口耳目一新。

  然而,这座红色文旅资源富集的县城,曾长期面临“留客难”的尴尬局面。

  “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缺乏核心吸引物;市场运营能力薄弱,缺乏‘引流’手段。”江西文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光华说。在他看来,《长征第一渡》的创作、运营实践证明,通过精品剧目的驻场演出,利用更符合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塑造品牌形象,能有效聚集人流量、激活夜经济,促进文旅市场提质升级。

  为填补赣南革命老区大型红色文旅常态化演出的空白,2020年5月,赣州市政府邀请导演肖向荣及其团队前来采风创作。

  图为《长征第一渡》姑娘送别红军恋人的演出场景。新华社记者 赖星摄

  池煜华的终生守候、“马前托孤”挥泪赴战场、曾大爷捐寿材搭浮桥……肖向荣听闻这些在赣南大地上真实发生的故事后,决定和团队一起打造一部能够“留得住、传得开”的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他们深入赣南乡村走访了上百位红军家属,形成了12万字的访谈录,并从中提炼出有意象隐喻的、有戏剧冲突的87个长征故事用于基础创作;在人物创作时做到有血有肉,让观众得以感受其中深沉浓烈的家国情怀。

  图为《长征第一渡》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演出场景。新华社记者 赖星摄

  为真实再现红军长征岁月的艰苦卓绝,主创团队还一再突破原有的视觉呈现效果,在舞台机械设备上精心设计:在飞夺泸定桥一幕中,800多吨的水在舞台上方倾泻而下,水浪奔腾,前排观众能感觉到水雾扑面而来;全方位翻转升降的舞台,模拟出斜坡达到75度的陡峭雪山,演员不仅要在上面行走,还要吊威亚,表演匍匐、翻滚等动作。

  图为《长征第一渡》红军翻雪山的演出场景。新华社记者 赖星摄

  于都县长征源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奇霖介绍,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呈现是演员经过大半年训练的结果,最终带给观众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从立项到正式首演,《长征第一渡》历经三年多打磨,凝聚了台前幕后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与努力。

  出色的作品与高效的营销策略相结合,常常能实现影响力最大化。2022年7月,由三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赣州雩都河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长征第一渡》项目运营,一方面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塑造《长征第一渡》的品牌新形象,另一方面建立了辐射大湾区、闽三角城市群的营销网络。

  “《长征第一渡》首演后我们迎来了三四个‘千人团’。”葛奇霖说,《长征第一渡》吸引众多县外红培机构、研学团队、大型企业“千人团”在于都开展企业团建党建活动,当地已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团200多批次。

  “因为毗邻长征大剧院,新长征宾馆开业即火爆,去年全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赣州雩都河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鑫旎说,下一步将加大项目在江西周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闽三角区域等客源地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于都这片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