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走近石门村

来源:新华网2023-10-16 15:37

  新华社南昌10月15日电题:走近石门村

  新华社记者李兴文、郭强、范帆

  古树高低屋,村外水如环。

  从杭瑞高速婺源北出口驶出,驱车约一公里,一个依山傍水的徽派古村闯入眼帘——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

  守护绿水青山引来“鸟中大熊猫”蓝冠噪鹛安家,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十年间增长五六倍,家家门前挂“微家训”树淳朴家风……这座位于饶河之源的千年古村在乡村振兴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鸟中大熊猫”为好生态“代言”

  河流绕村而过,岸边古树参天,一弯如月小岛点缀在河道之间……沿着河边的青石板路走进石门村,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指着村头茂密的古树,村民俞叔仁说:“在婺源农村,村民有在村头水口、房前屋后种树的传统,我们村位于湿地公园的中心区,更要保护好一草一木。”

  绿荫林下,一座环形雕塑内,两只蓝冠、黄喉的小鸟雕像相依相偎。

  “这是蓝冠噪鹛,也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雀形目鸟类之一,全球种群数量仅有250余只。”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凤莺说,每年4月到7月,蓝冠噪鹛会飞到这里来,在两岸的古树上筑巢繁衍。

  蓝冠噪鹛为石门村好生态“代言”,村民也悉心守护着这张“生态名片”。

  “这里古树多、水质好,才能引来如此珍稀的鸟儿安家。”张凤莺说,每年蓝冠噪鹛到来时,村民会自发组建护鸟队,撑着竹筏、沿着河水巡护,让蓝冠噪鹛安心繁衍生息。

  顺着村内小巷前行,地面青石铺砌、干净整洁,墙上有许多美丽的墙画,蓝冠噪鹛科普馆、湿地公园研学基地、樱花休闲游步道等生态景观引人驻足。

  “眼前的绿水青山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守护好这一方生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福子孙后代。”石门村村民小组长郑进元说。

  “晒”的是好风景更是好生活

  移步村内广场,一排排晒盘盛满红豆、玉米、辣椒等,格外喜人。

  “在婺源,过去家家户户都有晒秋的习惯,如今晒秋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引得游客络绎不绝。”婺源县驻秋口镇王村工作队队员程成爱说,随着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晒秋更像是晒丰收、晒喜悦、晒幸福。

  “在这里,我们沉醉于乡村风光,找到了乡愁。”游客刘书鑫说。

  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石门村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蓬勃。

  穿行在村内的阡陌巷道,民宿、农家乐、酿酒坊、茶舍、非遗馆等随处可见。

  以前在浙江海宁打工的村民王土英,看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两年前回到村里,将自家民房改造成拥有9间客房的“林阳民宿”。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她家的民宿爆满,一周营业额就达1万多元,去年全家年收入八九万元。

  2022年,石门村里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今年,当地还将生态资源入股,与县文旅集团合资成立竹筏公司,收益的一半以上用于村民分红,每人每年有1000元左右,还有45名村民被聘为景区竹筏工,月均工资2000多元。

  来到村外,一垄垄茶树层层叠叠,一株株马家柚枝头硕果累累。

  “再过不到一个月,村里的柚子就进入采摘季;村里还有506亩茶园,这里空气清新、生态优良,茶叶品质高,亩均年纯收入超3000元。”挂点村里的秋口镇人大主席游晓锋说,前几年,村里还引进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对茶叶进行精深加工,让附加值更高了。

  得益于各项产业发展,石门村人均年收入已由2013年的4000元左右提升到2022年的2.65万元。

  “微家训”浸润新乡风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走在石门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各家的“微家训”。

  “这些家训是我们从《朱子家训》中摘录的。”不少村民告诉记者,婺源是朱熹的祖籍地,一直以来,“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在当地蔚然成风,《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317个字,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村民俞华安说:“我家家训是‘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父辈从小就告诉我们乡里乡亲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这样生活才能幸福美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石门村,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与立德从善的时代新风相互交融,已成为村民们的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

  村内申明亭内,几位村民正在商量村庄环境整治的方案。申明亭的名字取自“申明教化”之意,如今,这里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村民理事会也常在这里召开会议,商议村里公共事务。

  不远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墙上,336个字的村规民约深入人心。

  “我们的村规民约由村民一起商定,涵盖勤俭持家、子女教育、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等方方面面,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郑进元说。

  秋日的暖阳下,石门村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村内一面由一张张笑脸照片组成的“笑脸墙”,见证着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燕赵”粮仓春耕正当时

  • 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