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奔忙田间地头 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面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奔忙田间地头 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面孔)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5-31 13:13

  江西进贤县四位老人退休后回村,与村里干部群众共建美丽家园——

  奔忙田间地头 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面孔)

  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这是很多退休老人的选择。

  可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前坊镇太平村西湖李家村,有四位退休老人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沿绕城高速向东,车行一个多小时,青岚湖渐渐映入眼帘。“到喽!”与记者同行的李衍庄指了指前方,临近青岚湖的西湖李家村一处会议室里,其他三位老人已在等候。

  “你这个‘走读生’,今天迟到了。”一位个头不高、精神矍铄的老人笑着说。

  “这就是李豆罗,当初就是他带着我们回到西湖李家村的。”四人坐定,谈笑间,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

  退休返乡干事忙

  “乡贤回村,对村干部的工作、对全村发展都有好处”

  2010年1月22日,时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李豆罗退休了。当天下午,他和妻子胡桂莲就回到了西湖李家村。

  退休回乡,建设家乡,李豆罗早有计划。

  出身农村,又长年在农村工作,李豆罗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2006年,回村建设家乡的想法渐渐萌生。

  李豆罗的家乡——西湖李家村,背靠乌岗山,面对青岚湖,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自然禀赋未能转化成发展动力。李豆罗设想中的家乡,应是集山水风光、经济发展、田园文化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独木不成林,李豆罗又想拉上几位好友。曾在进贤县任职的黄华明,是李豆罗第一个想到的老友。“退休后,我就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但是没有头绪,豆罗的几个电话,坚定了我的决心。”黄华明说。

  随后,黄华明又想到了李旺根和李衍庄,一个是他和李豆罗的发小,一个则是自己教小学时的学生。

  “起初老伴坚决反对,但是看着老家一直发展不起来,我劝说老伴,给我一年时间,试试看。”李旺根退休前在进贤县卫生局工作。退休后,他一头扎进了西湖李家村。

  李衍庄同样没有犹豫,退休后的他平时在南昌市区带孙子,采取“走读”的办法,周五坐公交车到城里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再坐车到村里来。

  四老回村,时任前坊镇副镇长、太平村村支书李新华很欢迎:“乡贤回村,对村干部的工作、对全村发展都有好处。”

  2010年1月22日下午,四位老人在西湖李家村开了第一个碰头会,理出了一个头绪:先村容,后文化,再产业。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对美丽乡村的向往,四位老人在自己成长的这片土地上,与村里干部群众一道,找寻加快振兴的路子。

  房子修一遍、道路铺一遍

  “有什么合适的政策支持,村里都会按标准按要求去争取”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白鹭翩跹;宽敞的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如今的西湖李家村,一幅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

  可在过去,“村里多是土路,一下大雨就‘水漫金山’,地上多是烂泥巴。”当时的村容村貌,李旺根记忆犹新。

  当时家家户户门外都有牛栏、杂物房、旱厕,且多为违建,既影响安全,也有碍美观。在村党组织和四位老人的带动下,党员干部主动带头拆除自家的违建。但有几户人家说什么也不肯拆,反复劝说无果。

  解决问题,还要堵疏结合。“其实村民在村里私搭乱建,就是为了方便自己。”李豆罗说:“比如村民喜欢散养土鸡,放在院子里又脏又臭,所以就建在院外。”四老一方面继续和不愿拆的村民讲道理,一方面在村外建立了多个统一圈养的牛栏猪圈。虽然要多走几步,但是村里环境更好了,夏天再也不会臭烘烘。最终,三个月时间里,西湖李家村的上万平方米违建顺利拆完,为整个西湖李家村村居环境改善打下了基础。

  为了加快西湖李家村的建设进度,村干部和四老建立了定期碰头机制。从拆除违建到修缮危房,从挖渠修沟到建设祠堂,各项改造工程有序进行,但难题也渐渐出现。那段时间,在村里锻炼的大学生村官艾楚楚坦言:“村民们都知道建设美丽乡村是造福大家的好事,但涉及自身利益时,各种问题都冒出来了。”

  一次村里整治人居环境,买了许多红砖放在村里。正好也有村民建房子,就偷偷带回家去用。“我们挨家挨户去看谁家房子里砌上了红砖,第二天专门拉一车红砖放在这家人门口。”李旺根说:“如果真的缺红砖,我们就送给他们,后来再也没有村民动建筑材料的心思了。”

  面对问题,四老逐渐摸索出方法和原则:一颗公心,以身作则。村民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了解决村里春涝秋旱的问题,四位老人下塘挖泥修渠。在村干部和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自愿出工出力,加固水堤、清挖山塘,修建了三个排灌站,同时对村里2900多亩耕地进行了田园化改造。

  几年时间里,村里房子修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湖塘挖了一遍、山上树栽了一遍、耕地整了一遍,“马头墙、红石路、碧绿水、满村树”的格局逐步形成。

  建设村子的钱从哪里来?四老总结谋划:乡邻相筹、友人相帮、项目相凑。“有什么合适的政策支持,村里都会按标准按要求去争取。”太平村村支书李庆群介绍,除此之外,西湖李家村每年大年初一还会举行捐款活动。

  为保证资金安全,黄华明想出这样一套方案:所有资金不进村,村里不设会计,由镇财政所管账,信用社管钱。支付工程款时,前坊镇镇长签字,镇财政所开转账支票,当事人拿支票到信用社提取现金。

  李旺根分到了个监工的任务,没日没夜泡在工地里。“退休了,却干了个‘得罪人’的活。”李旺根说。截至目前,西湖李家村的改造累计投入资金四五千万元,这些钱逐渐变成了村里的一个个牌楼,一个个广场,一座座公房……

  文化兴产业旺

  “村子发展需要更多的力量帮助,也要平衡开发和保护”

  山水田园越来越美,四老又谋划着为村里增添一些文化气息。

  四老回村后,西湖李家村建起了一座农耕博物馆,收集了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具近300种、2000多件。“这是脱谷粒的砻,那是碾米的碾,这是南方比较常见的水车……”李豆罗介绍:“自从村里有了农耕博物馆,城里人来了更有看头,乡下人看了就有想头,老年看后回味无穷,青年看后深受启发,少年看后增长知识。”

  在四老眼里,新农村更要有新农民。西湖李家村的改造中,仿古门头上刻有传达“孝悌”观念的小故事;在村子里的标志性建筑陇西堂大厅里,张贴着《西湖李家村歌》《西湖李家赋》;村里广场上的大理石雕塑刻着村规民约……除了这些文化设施,村里的传统节日也被重新“捡”了回来。通过这些活动,西湖李家村的凝聚力更强,村民关系也更和睦。

  每年大年初一,村里都会对每个新考入大学的孩子奖励5000元,并表彰村里的道德模范。潜移默化中,村民的素质得到提升,乡风文明培育已见成效。

  2021年,黄华明收到一笔特殊的5000元捐款,捐款人叫李文萍,刚大学毕业一年多。当年考入大学时,村里给她颁发了5000元奖学金,自此李文萍便把“学有所成,回报家乡”的信念记在心里。“我已经有稳定的工作,想尽一份心意在村里成立大学生支援家乡建设基金,专门支持村里的教育事业。”李文萍说。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如今的西湖李家村建成了集研学、红色教育、餐饮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可一次性接待500人以上就餐。西湖李家村旅游产业吸纳了全村1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

  旅游业的发展,让西湖李家村成为短视频里的网红打卡地。短视频的主要负责人是李衍庄。通过自学拍摄和剪辑,李衍庄可以熟练运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宣传视频。不过目前,西湖李家村产业多元度不够,村里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尽快把研学中心建起来。

  一个短视频团队慕名而来找到四老,希望拍摄西湖李家村。大家推选了李豆罗出镜,西湖李家村短视频账号开办起来,现在粉丝有32.4万。这些视频,有的推荐江西特色农产品,有的展示西湖李家村的美景。

  “其实这些年陆陆续续有一些企业找到我们,他们觉得村子资源不错,建设得也挺好,想要和我们一起开发。”但是村里担心过多的商业开发会让本来宁静和谐的村子变样。“村子发展需要更多的力量帮助,也要平衡开发和保护。”李衍庄说。 (本报记者 朱 磊 杨颜菲)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1天

  • 北方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