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进文
“您好,我是社区网格员,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已成为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派驻柑子园社区网格员邬建红的日常。在安源区,每天都有众多像邬建红这样的网格员和楼栋长、单元长,关注着社区每一个角落。
2022年以来,安源区致力于打造基层治理“安源红”品牌,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域建立“10分钟便民圈”,从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抓起,用精细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
网格化破题
近日,记者走进柑子园社区,只见道路两旁车辆停放有序,分类垃圾桶整齐划一,文化墙赏心悦目,郁郁葱葱的樟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柑子园社区是一个开放式老旧社区,有48栋楼近4000名居民。社区党委书记刘丽萍介绍,自建立“专职网格员+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服务体系以来,社区将柑园巷、爱群巷和幸福巷等巷道设为3个网格,共有3名专职网格员、3名网格长、42名楼栋长、101名单元长和6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网格化治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效解决了社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楼道口灯泡不亮、自来水管漏水、房屋外墙有脱落……”71岁的袁枝兰是26栋的楼栋长,她把居民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给网格长和社区协调解决。“我们的家园,当然要自己去管理和爱护。”袁枝兰说。
小社区、大社会,小网格、大担当。安源区整合优化网格设置,将辖区划分为218个基层治理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小组)269个,配备专职网格员218名,通过“多网融合”“一网管理”的方法,将综治、司法、卫健、城管、应急、社区民警等专业力量组建成网格管家,形成“一张网”新模式,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数字化赋能
数字化赋能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安源区在坚持网格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推进钉钉平台、数字乡村、智能安防小区等系统运用,有效解决了许多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基层治理高效便捷化。
“乡亲们,园区企业急需用工,有意向的请积极报名。”日前,安源区高坑镇富田村钉钉平台联络群里提示声叮咚作响,村党总支书记邹国章将信息转发到微信群,为正在找工作的村民提供便利。
“大坪里组路灯坏了,晚上出行不方便,请及时维修。”“我家突然断电了,请帮忙查看是怎么回事。”该村运用数字化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把招聘信息、志愿招募等“搬”进微信群,对村民咨询、反映的问题,村干部第一时间在群里回复,并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及时进行处理或反馈。
2022年以来,富田村还引进集“数字广播”“智慧大屏”“数字电视”为一体的“数字乡村”系统,充分利用村内联网监控设施,与“数字广播”联动,既减轻日常巡查工作负担,又实现村级事务实时调度。“通过‘数字乡村’系统让村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我们处理突发情况和痛点难点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富田村委会工作人员梁汗说。
多元化聚力
为引导多方力量进入网格、融入网格,安源区把网格内党员编入楼栋党小组,把党员中心户设在单元中,形成“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户”的四级网格组织架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同时,该区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下沉网格,进一步扩充网格服务管理力量。
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极活跃的组成部分。“送餐的时候,如果发现窨井盖破损、外墙脱落等问题,会第一时间通过‘随手拍’发给社区工作人员。”外卖骑手黄先生说,“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安源这个大家庭才会越来越美好。”
安源区积极挖掘新就业群体中的先进典型,打造“最美小哥”“红色先锋骑手”等志愿者,引导鼓励流动网格员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安源区有社会组织266家,培育社工308人、志愿服务队175支,8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发现上报问题2812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649件,极大地提升了网格化基层治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