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赣红谣》书影
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一部真实记录赣南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的长篇报告文学——《赣红谣》正式出版。《赣红谣》是江西作家凌翼创作的“革命老区新时代报告文学三部曲”的第三部,如果说前两部作品《井冈山的答卷》《新长征再出发》记录的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历程,《赣红谣》则是一部深情抒写苏区精神与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歌谣。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作家凌翼,听他分享《赣红谣》创作的台前幕后。
“赣红谣”可以理解为发生在赣水源头红土地上的故事,《赣红谣》全书共35万字,讲述了赣南革命老区实现跨越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飞跃的历程。作者用时131天,先后8次深入赣南18个县(市、区)和闽、粤边界,行程达2.5万公里,撰写采风笔记20余万字,拍摄照片近8000帧,采集和见证了山乡巨变的丰富细节。
红色历史与绿色发展的穿插叙述,苏区精神与乡村振兴的互为映照,是《赣红谣》创作上的一大特色。在主题表达上,作家以极大的创作热情书写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家国记忆。该书再现了瑞金、寻乌、石城、兴国等地在进入全面小康后,苏区振兴发展的生动画卷,客观概括了乡村振兴的“赣南经验”,细腻刻画了一个个先进人物,从小切口诠释“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理念。
《赣红谣》的另一个创作特点是,作者在行文中,将赣南特有的歌谣贯穿始终,使作品有了诗意般的意蕴。凌翼说,在瑞金、兴国、于都等地采风时,耳际总是飘来悠扬的红色歌谣:“哎呀嘞!全面小康介饭碗来吔,乡村振兴格又出台(呃)。党的政策介为民好吔,同志哥!幸福生活格千万载呃。” 赣南山歌紧跟时代,这是凌翼在赣南采访时的深刻感受。讲解员唱得婉转如百灵鸟,把思绪带入历史的意境深处旋转;一些干部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如同他们嘘寒问暖的音调;群众随口哼唱的歌谣,犹如野山茶般味道醇厚……在《赣红谣》的第四章节《振兴歌谣》中,凌翼写到了《会唱山歌的脱贫户》周金生、《山歌王子》陈昌飘,记录了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两名曾经的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们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过上了美好生活,也用振奋人心的赣南歌谣,吟唱出新时代的发展乐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赣红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书写而成的。凌翼以赣南红土地为“根据地”的报告文学写作,在初心与使命的交响中开掘乡村振兴的历史意义。
为什么对赣南如此钟情?凌翼的回答是:因为她的伟大故事,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故事最精华的一部分。赣南作为原中央苏区腹地,是共和国摇篮,经受过革命的洗礼,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集结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展开,赣南浸染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书写红土地上的新荣光,是我们应尽的使命和担当。”凌翼说,作为一个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报告文学作者,能走进火热生活,走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记录人民的创造,这是责任也是使命。(记者 毛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