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融合发展”绘写“大圣故里 西游胜境” 江苏省连云港市文旅业“十四五”期间交上亮眼答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融合发展”绘写“大圣故里 西游胜境” 江苏省连云港市文旅业“十四五”期间交上亮眼答卷

来源:连云港日报2025-11-20 10:47

  作者:张晨晨

  海风轻拂,2025年盛夏的连岛音乐节现场人潮涌动,120米曲面巨幕舞台与山海地貌浑然一体,绚烂灯光与海浪声交织成流动的盛宴,让5万多乐迷激情“奔赴山海”。一位来自南京的乐迷感叹:“白天登花果山寻大圣踪迹,夜晚在沙滩听摇滚浪潮,连云港把神话照进了现实。”

  这鲜活一幕,是港城文旅5年蝶变的生动缩影。预计2025年内,江苏省连云港市接待境内外游客将突破6000万人次大关,较“十三五”同期有显著提升。一串串攀升的数字背后,是这座海滨城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坚实步履。

  产业升级与业态更新

  “文旅强市”勾勒蓝湾高地

  “以前来连云港,可能就是爬爬花果山,看看大海。现在不一样了,不仅能体验‘山海港城·西游胜境’的独特魅力,还能在民主路老街感受民国风情,在温泉小镇放松身心,选择太多了!”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女士在体验了连云港“山海风情二日游”后由衷感叹。这正是连云港文旅产业从“点上发力”到“全域开花”的生动写照。

  文旅产业的融合腾飞,始于科学规划的“先手棋”。“十四五”伊始,《连云港市推进文化强市和旅游名城建设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十余项政策密集出台,形成“总体规划引领、专项政策护航”的立体保障网。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政策工具箱的完善,让项目落地有了‘导航仪’,资源整合有了‘黏合剂’。”

  顶层架构的完善与落实,让文旅产业链条的进一步锻造变得有的放矢——“十四五”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坚持“项目为王”,以324.4亿元资金注入281个市级文旅重点项目,推动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研学体验、康养旅居等复合型转变;“苏旅贷”则为90余家文旅企业输送金融“活水”,200亿元银行授信协议签署落地,“文旅+”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文旅+科技”方面,江苏省连云港市推动本土文化与VR/AR科技结合,开发《镜花绮梦》沉浸式光影实景剧、天书奇境VR大空间等数字体验项目;在“文旅+体育”方面,连续举办连岛国际铁人三项、花果山登山节等赛事,吸引国内外众多运动员和爱好者;在“文旅+农业”方面,培育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农业观光点和品牌农家乐,谢湖樱桃节、海陵湖起鱼节、韩李村桃花节等节庆活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如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旅游品牌矩阵熠熠生辉:连岛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老新浦风情街区入列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花间岭·悟云空等3家民宿晋升“国家级”;花果山酒店挂牌五星级旅游饭店。随着全省首条海岛旅游航线——连岛至秦山岛海上定制航线的开通运营,江苏省连云港市在打造“生态绿+海洋蓝”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上也迈出坚实一步。“从观光到度假,从单一到多元,产品体系完成质的飞跃。”市文广旅局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繁荣与演艺赋能

  “艺术之光”点亮百姓生活

  苏轼诗词的风雅邂逅海洋文化的辽阔,传统民乐的丝竹碰撞现代舞台的璀璨……10月14日晚,由江苏省连云港市创排的民族情景音乐会《乐见风华》在江苏大剧院奏响,为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带来柔美的诗意乐风。这不仅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年度艺术精品创作的缩影,更是“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与“艺术惠民工程”协同推进所结出的硕果。

  “十四五”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积极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仅今年以来就制定并发布《2025年全市重点艺术生产创作计划》61项,创作项目涉及戏剧、舞蹈、民乐、美术、书法等各类艺术形式,文艺创作高原上耸立起座座高峰。“设立苏北地区首个市级艺术基金是关键一招,它像催化剂般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市文广旅局艺术处相关负责人指着获奖名录说,5年间,全市艺术精品摘得国家级奖项55项、省级奖项122项,《孤岛夫妻哨》等10部作品获批国家、省艺术基金资助;《孟里人家》等6部作品捧回江苏省文华奖,女子群舞《盐碱地上稻花香》等7件作品荣获“五星工程奖”。

  精品创作的同时,江苏省连云港市还通过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团队普惠化培育等手段,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我们自发组织有20多年历史,目前成员有60人左右,主要负责一些歌舞、曲艺排演等,已连续好几年获得市级传统舞龙大赛一等奖。”连云区老街艺术团负责人刘云已70岁,但激情满满。此外,牛山瑞全艺术团、柘汪海之约文化艺术团等遍布乡野的群文团队,也扎根基层一线,“以前看戏要进城,现在好戏送上门!”

  文化消费升级同样可感可触——1450万元文旅消费券精准投放,100万张旅游年卡实现“一卡畅游”。连云港大剧院引进《雷雨》《天鹅湖》等精品剧目300余场,盐河巷历史街区上演无数夜游演艺节目。市民王蕊在朋友圈晒票根配文:“在家门口享受美景与艺术的盛宴,是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文脉守护与遗产活化

  “城市记忆”散发迷人光彩

  “太有意思了,课本上的人物活了!”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二楼,一群孩子正通过VR设备参与徐福传说演绎。这个“非遗保护”政协委员工作室,正着力破解“人走技失”的传承断层困局,突破“数字孤岛”的技术保护瓶颈。工作室学术牵头人、江苏省连云港市少图馆副馆长徐洪绕介绍:“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拟,都是我们推进非遗活化的阵地。团队已建立16项非遗数字档案和21套资源库,运用三维建模、VR技术等还原濒危技艺流程。”

  如何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是“十四五”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文旅工作的重要课题。5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方针,在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探索出有效路径。这样的“动作”背后,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市文广旅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截至目前,江苏省连云港市争取省级专项资金53万元,其中重点项目22.5万元,一般项目30.5万元。争取项目数列全省第一,项目资金数仅次于苏州位居全省第二,为江苏省连云港市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夯实了经济基础。

  在这些有力支撑下,江苏省连云港市积极构建了诸多非遗活态传承的平台和载体,以“数字赋能+产业融合+智库引领+公共服务”的传承体系,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传承。在刚刚入选省级第二批非遗工坊的千艺鑫玺面塑非遗工坊内,创始人王晓明正指导一群社会学员捏制面人。他说,目前工坊升级了设备并拓展到社区学校,团队也不断壮大,“不光是面塑,剪纸、草编等各类非遗项目传承人,都汇聚到我这个工坊内,形成7支标准化团队。”今年截至目前,连云港市省级非遗工坊已增至6个,全市开展非遗“六进”活动600余场次,开展非遗、民俗类展示展演活动150场次,非遗课堂50场次,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荣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文化担当——“十四五”期间,文物保护与活态传承获得体系化推进。在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内,所长张勇打开工作报告:“考古前置制度全域落实,完成近100个考古项目勘探并完成验收,让建设与文保不再‘打架’。”郁林观石刻群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刘志洲山环境整治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历史遗存重焕生机。“文物聚集地”博物馆也成为激活文物活态保护主阵地。“连博戌时”夜场活动举办百余场,2024年环省行文物展单日接待4.2万人次,创全省公立博物馆10年纪录。20集“山海藏珍”短视频让文物破圈传播,文创产品销售额超50万元。“当文物走出展柜,历史就有了温度。”市博物馆馆长江睿说。

  服务提质与科技驱动

  “文旅触角”延伸便民一线

  “一到考试季,自习座位就不够用,预约系统也不稳定”“我从事科研工作,希望能多引进一些前沿书籍”……最近,市图书馆的市人大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涌”进一批批“民意”,工作人员认真记录下每条意见。自该观察点今年设立以来,市图书馆就将其打造成为传递社情民意的“黄金窗口”。截至目前,该观察点已集纳涵盖各方面300余条意见,不仅成为监督良药,更折射出江苏省连云港市“十四五”以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民意所归”。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5年间织密织细。12家博物馆、8家图书馆、7家文化馆、8个城市书房、5个海岛书房等,构成“15分钟文化圈”。在刚刚建成的全市首家水上图书分馆——月牙岛景区观鸟书苑内,众多市民一边在湖畔书吧静读,一边抬眼即见窗外候鸟翩跹。这一案例的精髓在于空间上的优化,既利用滨水区的鸟群生态提升自然吸引力,同时在功能上也进行优化,使得全民阅读与生态科普结合,拓展了服务半径。

  观鸟书苑的创新表达,折射了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共文化服务在细节体验上的升级,这同样适用于旅游服务方面。“十四五”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持续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便民举措,在解决“停车难”“充电难”“寄存难”“如厕难”等普遍问题上成效显著——开通旅游直通车3条,建成旅游厕所80余座,新增(更新)旅游交通导引牌60余块和景区内导引标识牌3600余块,新改扩建停车场17个,新增设停车位7052个和汽车充电桩209个,新安装外卡支付设施180个。10月中旬,连岛游客中心充电站上新一组消防产品——新能源电动汽车控火毯,为这座长三角地区最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筑牢安全防线,“我们电车用户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游玩,不用担心没地方充电了!”来自淮安的张先生在连岛游玩时感慨。

  更为亮眼的是,今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还率先在全省上线行李寄存寄送服务,通过“静态寄存+动态托运”双轨模式,构建起覆盖交通枢纽、核心景区、商业街区、星级酒店的全链条行李服务网络。据悉,目前已完成智游连云港平台行李寄送服务体系首批9个寄送点位和26家酒店(民宿)入驻寄送小程序平台建设。截至10月底,完成寄存寄送订单13500单。“刚下高铁就把行李寄存在车站服务点,直接轻装去游玩,晚上回酒店时行李已送到,太方便了!”游客李女士感慨。据测算,此举让核心景区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1.5小时。

  监管创新与文化出海

  “品质口碑”铸就发展引擎

  “以往一年检查十几次,现在一年查一两次,轻松多了。”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位民宿业主感慨。今年以来,连云港市文旅、住建、市场监管等8部门依据清单,分批次对全市100余家民宿开展联合检查,对健康证过期、证照不一致、明码标价不清等问题一次性集中督促整改。“检查频次较以往单部门分头检查减少50%以上,获经营者普遍认可。”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说。此举正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旅游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查一次”改革目标实践的缩影。

  市场秩序是文旅繁荣的基石。“十四五”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积极创新服务管理举措,建立假日旅游监管机制,实体化运行市、县(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专班和旅游投诉专班,落实“网格员+网格场所综合执法第一责任人”工作制,深化“大数据+网络化+铁脚板”举措,营造了良好的文旅产业发展氛围,提升旅游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市场监管是向“地表”发力,而城市品牌推广则向“高空”发力——冠名“大圣故里花果山西游胜境连云港”的高铁列车飞驰大江南北;微短剧《美猴王》央视首播创1.8亿次曝光;抖音“来连云港浪漫一夏”话题阅读量破亿;连云港之夏旅游节、西游记文化节已成金字招牌。在“文化出海”方面,江苏省连云港市也不遗余力,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连云港城市推广中心,总有无数当地游客拿着宣传册询问这座东方之城美不美。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324亿元投资额、281个重点项目、2个国家5A级景区……这些激发出的是一年比一年倍增的客流量。江苏省连云港市文旅交出的不仅是一份数据清单,更是一种发展实践模式——当“大圣传说”融入海岛音乐节,当“千年石刻”邂逅数字传播,当“非遗工坊”帮助解决民生就业,当“全民阅读”走进景区景点,文旅业终在市井烟火中,见人见物见生活。

  “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让文化可触摸、让旅游有灵魂。”市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封海燕坦言。在“十五五”开局之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西游、山海、水晶、淮盐等文化资源,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抓好服务数字化建设,挥毫书写文旅高质量发展“西游新篇”。这“新篇”,通向的不仅是国际知名海滨旅游目的地,更是人民群众对“诗与远方”的共同期盼。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 山东荣成:海带“插秧”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