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日前,江苏省苏州市浒墅关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广袤的田野上,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轰鸣作响,穿梭其间,一幅壮丽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风吹稻浪,“粮”辰美景!
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绿色防控与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广泛应用,让丰收的成色更足、效率更高。今年,浒墅关种植“苏粳1180”和“苏香粳100”,品质上乘,颗粒饱满,印证了这片土地作为“鱼米之乡”的深厚底蕴。
浒墅关肥沃的土地与丰沛的水系,自古便是孕育优质大米的天然粮仓。一颗颗饱满的谷粒,被尽收“囊中”,大家心心念念的本地新米,也随之将批量上市,秋天的第一口新米,即将送达市民餐桌。比丰收景象更为动人的,还有在稻香中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浒墅关以多元的方式,将“丰收”二字拓展为集文化、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盛宴。
稻田舞台,童声唱响丰收曲
“金黄的稻田望不到边,像铺了满地的阳光……”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一粒米的旅行》,为音乐会拉开了序幕,青灯村携手高新区文昌实验小学,在粉墙黛瓦与无垠稻田之间,举办“庆丰收·传非遗·享农趣”秋日田园音乐会。
清脆悦耳的童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与空气中弥漫的谷香交融,唱出了对家园最纯真的礼赞;师生联袂演绎的民乐《丰收锣鼓》节奏欢快热烈,仿佛将春耕夏耘的辛勤与秋收冬藏的喜悦尽数谱入音符。这场独特的音乐会吸引了大批乡亲与孩童驻足,歌声、乐声、稻浪声,共同汇成一曲生动鲜活的秋日交响诗。
金色课堂,亲子共织丰收图
如果说音乐是用耳朵聆听的丰收,那么动手劳作则是用身体感知的收获。来自城际社区的20组亲子家庭,共同走进田野,在实践与乐趣中追寻文明的根脉。
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一颗种子到满仓粮,深入认识了一粒米背后所凝聚的智慧与汗水。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与指导下,手持小巧的镰刀,走进齐腰的金色稻海。弯腰、握杆、收割、捆扎……一系列动作虽显稚嫩,却无比认真。不少孩子是第一次亲身参与农事劳动,额头上渗出的汗珠与脸上洋溢的满足笑容构成这个秋天最动人的画面。
稻香弥久,传承不息,是大地最美的时节,也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接下来,浒墅关将坚持“抢”字当头,强化统筹调度,集中一切力量全力加速水稻收割进度,确保秋粮丰产丰收、颗粒归仓,迎丰收、庆丰收、享丰收。(浒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