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秋风拂过稻田,掀起层层金浪,在浒墅关的田野间,收割机正隆隆作响,而在这片丰收景象的不远处,一座崭新的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已拔地而起。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一碗米饭的“舌尖幸福”从不依赖单一环节,而是源于育种、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把控。在浒墅关,“一粒米”正以全流程把控推动蜕变:用科技打破“种植、加工”壁垒,延伸产业链,实现粮食从田间到成品的“一条龙”转化。
从田间到车间,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
为加强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发展,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升级,浒墅关聚焦服务粮食生产与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项目,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项目位于浒墅关吴公村,通浒路西侧,用地面积约66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02平方米。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包括烘干仓库、稻谷仓、碾米仓库、冷库与配套服务用房等,未来这里将形成从烘干到碾米、包装的完整产业链。
施工现场,塔吊静立,崭新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在秋日阳光下格外醒目,白墙与灰色立面已然成型,工人们正在进行管线铺设与地面平整作业,勾勒出一幅科技与农耕融合的建设图景。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未来,随着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的应用,将真正实现 “农民得实惠、产业得发展、乡村得振兴”的多赢格局。
种收管,全链条全程机械化服务
近年来,浒墅关地区以“良田、良机、良种、良法”为四大着力点,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田道路全联通、灌溉设施配套,夯实粮食生产根基;推广无人机播种、智能播种机等“智慧农机”,推动水稻从播种、管护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通过农技培训、数字平台管理等“良法”应用,让传统农业在创新驱动下焕发勃勃生机。
“苏湖熟,天下足”,自古以来苏州便是江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主产地。浒墅关,以科技赋能农业,以设施升级激活乡村动能,不断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绘就一幅充满现代活力的丰收画卷。(浒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