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田间地头,数据奔流。江苏东海县22万余农户的土地承包信息,正通过数字化手段汇聚成清晰可靠的“土地账本”,为未来三十年的农村土地关系奠定基石。
2024年3月,东海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作为一项关乎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东海县在延包试点中积极探索应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搭建涵盖土地承包合同信息、地块信息、农户信息等多维度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努力厘清土地权属的“千头万绪”,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土地延包的新路径。
东海县辖17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和1个省级农高区,共有346个行政村。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总人口123.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0.8万人。
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全县共22.4万农户承包耕地122.23万亩。2017年经确权颁证,全县承包农户21.4万户,承包耕地149.59万亩,涉及地块97.91万块。2024年8月,东海县先期启动驼峰乡前蔷薇村等3个村作为首批试点村。2025年3月,全县第二轮延包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东海县将延包工作分为五个阶段有序推进:组织架构搭建与方案制定、摸底调查、延包方案确定、承包合同签订与经营权证变更、数据汇交与档案归档。县里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东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延包工作有章可循。
东海县以“数据不重复采集、成果可直接复用”为原则,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他们充分依托运用上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及2017年土地确权成果的基础数据作为延包工作“底图”。这种做法为延包工作的精准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数据根基,避免了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摸底核实环节,东海县通过系统平台现场向承包人直接展示承包人口和承包土地情况,并在作业过程中采集并保存农户确认的影像资料。针对承包人异地居住等情况,东海县创新开展“不见面”线上信息采集与核对,有效解决了人户分离带来的核查难题。这种方式实现了从“传统人工摸排”到“导入信息源网上核对”的根本性转变,既方便了农户,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又提升了核查工作的效率与精准性。
通过对摸排数据的智能处理,经系统后台高效审核后,可自动汇总生成多种分类统计表格。这为基层因地制宜制定 “一村一策” 的延包方案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决策辅助。东海县引入电子档案数据库和备份机制,确保了延包档案的长期完整与安全,便于后续数据的规范汇交与管理。平台能实时同步更新并汇总县、乡、村各级工作进度,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客户端掌握全局动态,便利了延包工作的全过程监管和统一调度。
截至2025年8月底,东海县顺利完成全县346个行政村218608户调查摸底工作,完成率99.96%。其中直接延包22166户,变更成员户134316户,变更户主户23084户,整户迁出618户,整户消亡1610户,分户5551户,合户5525户,地块变更25738户。
当前已转为延包方案制定阶段,主要进行摸底情况核对、成员身份核实以及拟定小组延包方案(草案)、公示、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延包方案(草案)等几项工作。
东海县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开展延包工作。其间推行标准化流程“八步工作法”,即“成立机构→摸底核实→制定方案→开展调查→审核公示→签订合同→完善证书”。
在制定延包草案过程中,充分征求农户意见,切实考虑农户实际需求,并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提高农民对方案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同时,依法维护特殊群体的土地权益,对全家进城落户农户、无地户与人地矛盾突出户、外嫁女与离婚妇女等群体,制定针对性措施。
东海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守政策底线、坚持农民主体、坚定因地制宜,确保延包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李二艳 许海东 张真达 王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