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育出“空中番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科技育出“空中番茄”

来源:连云港发布2025-02-15 15:37

  日前,云台农场兴垦科技番茄采摘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内热闹非凡,一串串色彩斑斓的番茄如宝石般挂在藤蔓上,在日光的映照下散发着诱人光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据悉,这是云台农场兴垦科技今年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空中番茄”。“空中番茄”不仅提高了番茄的品质,更促进了农场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走入棚内,番茄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郁郁葱葱的番茄藤蔓整齐排列,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鹅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其中,宛如绿毯上的精致刺绣。一串串灯笼似的小番茄簇拥在绿枝间,红的鲜艳夺目、黄的温润如玉,色彩交织,令人目不暇接。

  在大棚中,农技人员驾驶着智能化升降车忙碌穿梭。他们专注地为番茄进行整枝打杈,手法娴熟地去除植株上生长过密、过长的枝条,使番茄植株可以保持合理的空间分布,确保每一片叶子都能充分享受阳光,为果实的优质生长奠定基础。

  大棚中央,一块醒目的电子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数据。“我们的番茄种植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室温调控、水肥滴灌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种植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兴垦科技农技人员刘超凡对笔者说。

  据悉,这里的番茄种植告别了传统土壤,根部固定在以椰糠为主要成分的基质中。椰糠由椰子外壳纤维加工而成,天然环保,有效避免了土壤病虫害和土传病害的困扰,让番茄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产出的番茄口感清甜、品质卓越。

  不仅如此,每一株番茄都配备了专属的滴箭。技术人员依据不同番茄品种的生长特性,精心调配水肥营养液,通过终端控制系统,精确设定施肥量和频率。系统会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自动启动,进行精准滴灌施肥,就像为每一株番茄量身定制了营养套餐,确保它们在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获得充足且恰到好处的养分。

  无土栽培的小番茄凭借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自驾游、亲子游的游客。他们走进番茄采摘智能玻璃温室大棚,亲手采摘新鲜的果实,感受着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奇妙体验。

  “空中番茄的种植不仅是现代农业科技的生动展示,更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采摘体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正朝着智能化、精细化大步迈进。这种转变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成功促进了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云台农场公司党委书记王信学说。(武娜 吕彤彤 吴成瑶 徐欢)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回放:“巳巳如意中国年”短视频征集活动分享交流会

  • 喜迎新学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艺术和技术的高度合一。而《哪吒2》在本土先进动漫制作技术的托举之下,实现了这种合一。它的成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电影科技硬实力的并肩胜出和双重出圈,昭示着文化与科技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
2025-02-17 10:12
科普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除涉密项目外,应当结合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2025-02-17 10:1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