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写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文章——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探索康养小镇新路径走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写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文章——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探索康养小镇新路径走笔

来源:连云港发布2024-10-22 15:45

  (徐黎一 肖迪)不久前,一场原汁原味的中式婚礼秀在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宿园文化体验中心举行。“以前只在电视剧里看过传统婚礼,在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环境下近距离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扑面而来。”来自山东的游客吴先生赞叹。

  宿城位于连云区东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不仅是我市山水风光“海古神幽”四大亮点中“幽”的代表,更是人们心中世外桃源的现实写照。近年来,宿城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发展要素、集聚发展力量,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高水平推进世外桃源升级成为康养小镇。

  打造和美乡村

  擦亮世外桃源绿色名片

  “我家每天晚饭后,都要沿着唐王湖边走几圈。这么好的环境,外地人喜欢,我们本地人也骄傲啊。”在宿城街道夏庄社区居民程晨看来,周边生活环境的改善让他倍感幸福。

  出门就是景区。面积不大的宿城拥有1个国家4A级景区,走几步不是山林就是湖泊,为了继续擦亮世外桃源这一绿色名片,今年以来,宿城街道对标省内优秀乡街,巩固双创成效,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开展苹果园路、莲子山路、疏导点等主次干道和重要场所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工地、道路扬尘综合治理,实施污水管道疏通及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确保PM2.5和大气优良天数实现双达标。

  就在今年,宿城街道宝山村荣获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好生态”成了宿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张最为亮丽的名片。与此同时,街道紧紧围绕打造康养小镇目标,立足乡村实际,盘活村居资产资源,强化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1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2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园区2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

  深化农旅融合

  特色产业拔节生长

  乡村环境美了,“口袋鼓起来”也被提上了重要的议程。为了让居民的钱袋子更鼓、更满,宿城街道党工委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抓经济,以更实举措和发展理念,扶持特色产业拔节生长。

  “茶叶和旅游一直是宿城两大特色产业,今年,我们做好农旅深度融合的文章,一方面积极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提升品质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做好茶叶之旅的配套服务。”宿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恺说。据悉,围绕融合发展目标,宿城进一步整合发展要素,集聚发展力量,改良提升王庵、乌龙沟、大寨田等优质茶叶基地,建成东崖屋葛根种植基地及配套加工厂,为壮大产业打好基础。同时,积极改善茶旅产品供给,完善品茶鉴水体验中心,优化茶旅融合路线,建成茶旅体验示范基地。聚焦宿城美食、美宿拓展茶生活,培育优秀茶艺师、宣讲员16名,开展茶文化体验活动6次,成功打造“桃源茶市”。

  ​一系列举措的强势推进下,宿城街道富民兴村的画卷徐徐拉开:留云岭、大竹园村做优茶叶及乡村民宿;东崖屋村融合开发“茶-药-食”产业链;夏庄社区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精品民宿;宝山、高庄村发展工厂化养殖、休闲农业等。如今在宿城,村村有特色产业、一村一业的目标已基本成型。

  文化赋新韵

  康养小镇展新颜

  刚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一场场开在茶园里的咖啡节让世外桃源宿城再度被游客、市民聚焦。在唐王湖边的茶园里,游客端着咖啡、看着台上的演出;或全家齐动员,在露营地搭上帐篷品尝美食;唐王湖畔的游船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一直以来,宿城环境清幽而受欢迎,但面对游客不断升级的休闲需求,如何打造康养小镇的吸引力,让其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标签;如何实现康养小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又如何能够做到其与旅游发展、产业升级水乳交融,擦出新火花?

  在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宿城有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让文化为小镇的发展赋能。今年以来,宿城持续释放文旅潜力,以“艺术乡村”为灵魂积蓄力量,激活“诗书画、食乐茶”山林文化密钥,丰富田园诗会、乡村美术馆、传统婚嫁体验等文化载体,精心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通过强化全域、全季、全链旅游理念,开展“宿城喊你来跨年”“福满团圆 喜乐元宵”“粽情端午 乐游端午”等系列活动,长效塑造茶文化季,擦亮四时好风光文化品牌。

  如今,一到节假日,宿城境内大竹园康养民宿、未见宿云等民宿订单火爆、“一房难求”;在采茶节、红叶节等品牌节庆的引流效应下,宿城吸引力不断增强,“四时好风光”精品旅游线路已有了常态化效果。“下一步,我们还将举办‘绿美山水 田园乡村’摄影展,收录山间四时的美好瞬间,传递‘四季宿城’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宿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清洁能源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 春到沙湖迎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