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单产,怎炼成?——来自松辽大地的春耕备耕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高单产,怎炼成?——来自松辽大地的春耕备耕观察

来源:新华社2024-04-11 09:32

  四月的东北,春意正浓。

  广袤的松辽平原上,机械轰鸣,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种子一条街,种粮大户正在对各式新品种反复挑选;一纸纸合同签下,或入社、或托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吉林省已连续两年位列我国粮食主产区亩产第一。今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先进育种技术转化为核心、经营方式创新为支撑,正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提速扩良田基础更扎实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的地头上,彩旗飘舞,机械隆隆。正在建设中的排水渠从田野伸向远方,一条水泥机耕路已见雏形。

  “高标准农田建完后,旱能浇,涝能排,多打粮更有信心了。”豆坊村党支部书记刘朋会和几个种粮大户站在地头上观看着施工现场,十分兴奋。

  3月2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们在修缮排水沟渠。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摄

  榆树市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拥有基本农田500万亩,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去年汛期十余个乡镇受灾,不少农田沟渠、田间路被冲毁,一些农田减产甚至绝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3月初,冰雪尚未融化,施工企业已提前进入豆坊村施工现场。“东北施工期短,我们加班加点,力争当年完工当年见效。”施工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国家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建设投入,调动了吉林产粮大县积极性。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要完成近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去年的近1倍;长春市计划新建300万亩以上,比去年多出近200万亩……一些县市还配套资金,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基础上,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和智慧农业等先进要素向土地聚集。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上的秸秆(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外表看不出啥,内容都埋在地下。”在吉林省德惠市义和村,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青松指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田,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田里已播撒有机肥和各类菌剂,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地下铺设了滴灌管,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可实现精准施肥灌溉;田间地头的气象、病虫害监测设备可以将各类指标数据实时回传,农技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林青松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耕地质量可以提高1个等级,粮食增产10%至20%。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望天收”的被动局面,为稳产高产打牢根基,还推动农业生产“变优”“变绿”,产粮大省向农业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今年,吉林省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新建面积创历史新高,争取到2027年,将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突破新技术育种“加速度”

  选好一粒种,丰收有底气。

  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种粮大户赵亚辉每年都要到当地科研院所、企业的试验田考察,今年打算再试种几个新品种。“这几年新品种明显增加,再也不用担心连续种植同一品种导致产量下降了。”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吉林在种业振兴上持续发力。2023年,吉林省有81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今年1月,吉林省农业农村部门优选出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等126个主导品种供农户选择。

  今年春耕时节,农安县小城子乡光明村不少农民打算种大豆。光明村分布着大片盐碱地,去年试种500亩耐盐碱大豆东生“118”亩产超过240公斤,让农民见识了科技的力量,过去不打粮的盐碱地有了丰产的希望。

  东生“118”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冷建田说,今年力争在东北等地盐碱地扩种东生“118”10万亩。

  作为产粮大省,吉林省近年来加大科研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支持科研院校、育种企业组建育种联盟,联合攻关,广袤田野正成为“播种”和“催生”优质品种的肥沃土壤和广阔舞台。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上的秸秆(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先进育种技术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未来我们还有更多新品种推向市场。”冷建田信心满满地说。

  好品种还要搭配好技术。进入备耕期以来,吉林省已在多地规划“水肥一体化+密植”示范区。松原市宁江区地处松花江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开展规模化种植。当地种粮大户谷成文选购了耐密植玉米新品种。“今年打算把密度从每公顷6万株增加到7万株,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能增产10%以上。”他说。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检修农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省今年计划通过优质品种和技术应用,推广应用高产耐密玉米、高产高油大豆品种20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100万亩,在产粮大县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建设玉米、大豆整建制单产提升示范县,开展高产竞赛,让更多玉米吨粮田等典型涌现出来。

  壮大“新”主体链接大农业

  今年春耕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龙乡苇芦村又有不少村民加入了该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把自家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种植。去年合作社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和科技种田,实现粮食增产20%以上,今年合作社从当地农业银行贷款200万元,计划大面积应用新技术。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长期制约着吉林农业生产力释放和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吉林省在推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机建设的同时,还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

  苇芦村党支部书记宋学雷说,2022年成立合作社以来,从最初的5户增加到近200户,近400公顷土地实现集中连片耕种,大型农机、先进技术得到应用,实现了节本增效。今年,松原市推动112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合作社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

  吉林省今年启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三年攻坚行动,通过给予资金等政策,鼓励县级及以上示范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在全省18个产粮大县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供需对接,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链条,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月2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祥顺村拍摄的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摄

  备耕期的农安县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作为县一级社会化服务平台,联合社依托成员建立18家乡级服务站和100余个村级服务站,不仅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耕、种、收等土地“托管”服务,还提供农技推广、政策咨询、数字农业、银企对接等服务。目前,联合社拥有377家合作社成员,服务农安县6万多农户,土地近百万亩。

  从“专业化企业+规模经营主体”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再到“保姆式”全程托管,多种合作经营模式正在松辽大地上推广应用。

  2024年,吉林省力争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服务等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6850万亩,超过播种面积的70%,力争示范类经营主体发展到1.25万家,新增社会化服务组织3000家。

  以新促质,打造更高水平的“大国粮仓”。松辽大地上,一幅繁忙的春耕备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字记者:郎秋红、段续、薛钦峰

  视频记者:魏蒙、薛钦峰

  海报设计:谢悦

  编辑:张虹生、王化娟、郑雅宁、王浩程、邬金夫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越 最全图集来了!

  • 香江潮涌 智启新篇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观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