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单产,怎炼成?——来自松辽大地的春耕备耕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高单产,怎炼成?——来自松辽大地的春耕备耕观察

来源:新华社2024-04-11 09:32

  四月的东北,春意正浓。

  广袤的松辽平原上,机械轰鸣,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种子一条街,种粮大户正在对各式新品种反复挑选;一纸纸合同签下,或入社、或托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吉林省已连续两年位列我国粮食主产区亩产第一。今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先进育种技术转化为核心、经营方式创新为支撑,正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提速扩良田基础更扎实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的地头上,彩旗飘舞,机械隆隆。正在建设中的排水渠从田野伸向远方,一条水泥机耕路已见雏形。

  “高标准农田建完后,旱能浇,涝能排,多打粮更有信心了。”豆坊村党支部书记刘朋会和几个种粮大户站在地头上观看着施工现场,十分兴奋。

  3月2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们在修缮排水沟渠。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摄

  榆树市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拥有基本农田500万亩,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去年汛期十余个乡镇受灾,不少农田沟渠、田间路被冲毁,一些农田减产甚至绝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3月初,冰雪尚未融化,施工企业已提前进入豆坊村施工现场。“东北施工期短,我们加班加点,力争当年完工当年见效。”施工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国家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建设投入,调动了吉林产粮大县积极性。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要完成近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去年的近1倍;长春市计划新建300万亩以上,比去年多出近200万亩……一些县市还配套资金,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基础上,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和智慧农业等先进要素向土地聚集。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上的秸秆(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外表看不出啥,内容都埋在地下。”在吉林省德惠市义和村,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青松指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田,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田里已播撒有机肥和各类菌剂,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地下铺设了滴灌管,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可实现精准施肥灌溉;田间地头的气象、病虫害监测设备可以将各类指标数据实时回传,农技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林青松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耕地质量可以提高1个等级,粮食增产10%至20%。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望天收”的被动局面,为稳产高产打牢根基,还推动农业生产“变优”“变绿”,产粮大省向农业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今年,吉林省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新建面积创历史新高,争取到2027年,将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突破新技术育种“加速度”

  选好一粒种,丰收有底气。

  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种粮大户赵亚辉每年都要到当地科研院所、企业的试验田考察,今年打算再试种几个新品种。“这几年新品种明显增加,再也不用担心连续种植同一品种导致产量下降了。”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吉林在种业振兴上持续发力。2023年,吉林省有81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今年1月,吉林省农业农村部门优选出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等126个主导品种供农户选择。

  今年春耕时节,农安县小城子乡光明村不少农民打算种大豆。光明村分布着大片盐碱地,去年试种500亩耐盐碱大豆东生“118”亩产超过240公斤,让农民见识了科技的力量,过去不打粮的盐碱地有了丰产的希望。

  东生“118”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冷建田说,今年力争在东北等地盐碱地扩种东生“118”10万亩。

  作为产粮大省,吉林省近年来加大科研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支持科研院校、育种企业组建育种联盟,联合攻关,广袤田野正成为“播种”和“催生”优质品种的肥沃土壤和广阔舞台。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上的秸秆(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先进育种技术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未来我们还有更多新品种推向市场。”冷建田信心满满地说。

  好品种还要搭配好技术。进入备耕期以来,吉林省已在多地规划“水肥一体化+密植”示范区。松原市宁江区地处松花江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开展规模化种植。当地种粮大户谷成文选购了耐密植玉米新品种。“今年打算把密度从每公顷6万株增加到7万株,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能增产10%以上。”他说。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检修农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省今年计划通过优质品种和技术应用,推广应用高产耐密玉米、高产高油大豆品种20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100万亩,在产粮大县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建设玉米、大豆整建制单产提升示范县,开展高产竞赛,让更多玉米吨粮田等典型涌现出来。

  壮大“新”主体链接大农业

  今年春耕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龙乡苇芦村又有不少村民加入了该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把自家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种植。去年合作社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和科技种田,实现粮食增产20%以上,今年合作社从当地农业银行贷款200万元,计划大面积应用新技术。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长期制约着吉林农业生产力释放和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吉林省在推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机建设的同时,还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

  苇芦村党支部书记宋学雷说,2022年成立合作社以来,从最初的5户增加到近200户,近400公顷土地实现集中连片耕种,大型农机、先进技术得到应用,实现了节本增效。今年,松原市推动112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合作社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

  吉林省今年启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三年攻坚行动,通过给予资金等政策,鼓励县级及以上示范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在全省18个产粮大县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供需对接,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链条,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月2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祥顺村拍摄的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摄

  备耕期的农安县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作为县一级社会化服务平台,联合社依托成员建立18家乡级服务站和100余个村级服务站,不仅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耕、种、收等土地“托管”服务,还提供农技推广、政策咨询、数字农业、银企对接等服务。目前,联合社拥有377家合作社成员,服务农安县6万多农户,土地近百万亩。

  从“专业化企业+规模经营主体”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再到“保姆式”全程托管,多种合作经营模式正在松辽大地上推广应用。

  2024年,吉林省力争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服务等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6850万亩,超过播种面积的70%,力争示范类经营主体发展到1.25万家,新增社会化服务组织3000家。

  以新促质,打造更高水平的“大国粮仓”。松辽大地上,一幅繁忙的春耕备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字记者:郎秋红、段续、薛钦峰

  视频记者:魏蒙、薛钦峰

  海报设计:谢悦

  编辑:张虹生、王化娟、郑雅宁、王浩程、邬金夫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漫动时节丨今日七夕,“晒”点什么?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
2025-08-28 09:35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025-08-27 09:36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2025-08-27 09:47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2025-08-27 09:45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2025-08-27 09:45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2025-08-27 09:43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工作不仅验证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柜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也积累了大量的超高温材料在轨实验的原始数据。
2025-08-27 09:42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