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达到良好水平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达到良好水平

来源:凤凰网2022-09-23 14:49

  9月21日,吉林省召开生态强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韩良表示,今年的9月26日将迎来第二个“吉林生态日”,届时,吉林省委、省政府将召开生态强省建设推进大会。一年来,吉林省先后出台了18项重要文件及系列行动方案,启动实施了27个重大项目,谋划实施了211个重点工程。省、市两级生态强省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清单体系、施工图体系等基本构建完成,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生态强省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

  聚焦“双碳”目标,深入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方位全链条推进绿色生产、绿色能源、绿色流通。

  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红旗新能源、比亚迪动力电池、吉化120万吨乙烯系列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绿色农业全面推广,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等重大项目全面启动,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东、西“双线”遥相呼应,“冰雪”、“避暑”双业并举,“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等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强大市场号召力。

  绿色能源体系加速构建。加速打造国家松辽新能源基地核心区,加快推进“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项目,“陆上风光三峡”1257.77万千瓦装机并网发电,“山水蓄能三峡”全面启动。新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22个,其中,三一通榆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等9个项目建成投运,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等13个项目扎实推进。

  绿色流通逐步完善。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今年1-8月,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8.6%。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和绿色公共交通工程,累计建设专用、公用充电桩5160个、换电站47座,更换新能源公交车417台。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全面完成117家燃煤供热企业达标整治,长春、吉林、白山成功申报国家北方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全省清洁取暖率达到81.3%。严格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多渠道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有效遏制,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量同比下降77%。今年1-8月,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再创新高,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PM2.5月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特别是7月和8月,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

  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统筹实施“三水共治”,以“两河一湖”为重点,实行“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治理,辽河流域稳定消除劣五类,饮马河流域水质大幅改善,查干湖水生态环境全面恢复。西部河湖连通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大水网”建设全面启动,万里绿水长廊加快建设。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不断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全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截至8月底,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8.9%,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3个,占比2.8%,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力推进四平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建设,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严格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管控,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9.9%和100%。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长春、吉林被确定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去年以来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0万户。全域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利用率达到94.93%。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着力构建“两屏两廊”生态安全格局。

  自然生态功能保持稳定。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启动“林草湿”连通工程。有序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167个,总面积达到319.2万公顷。不断夯实自然保护地监管,“绿盾”专项行动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整治率达到98.99%。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施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开展清山清套清网和候鸟护飞专项行动,越来越多的野生旗舰物种在吉林安家。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达到良好水平。

  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持续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有序推进长春艾仕得和松原石化2户企业搬迁改造,一年来,全省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夯实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责任体系逐步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全面实施,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深入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第二轮省级督察全面启动,一批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生态环境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生态环保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全面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深入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覆盖。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积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社会共治作用持续彰显。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生态环境宣传活动,采取线上“云”参观形式组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和有奖举报制度,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展现出强大合力和积极作用。

  坚定推行秸秆全域禁烧

  目前,秋收季节即将来临,关于秸秆全域禁烧的相关部署工作,韩良表示,今年8月30日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上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专门提出,秸秆全域禁烧要坚决抓好,保持“三个不变”,秸秆全域禁烧政策不变、对违规焚烧秸秆打击力度不变、对产生火点地区的追责力度不变,切实巩固扩大禁烧成果。8月中旬组织召开了全省秸秆全域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就秸秆离田、禁烧监管、“五化”利用、主体责任等四个方面,对2022年度秸秆全域禁烧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也组织本系统召开秋冬季秸秆禁烧工作部署会,组织各地全力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铁人三项赛半决赛举办

  • 黄河内蒙古包头段已进入开河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