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通讯员 罗建峰 杨玲
他用21年的执着坚守,点亮了239名困难学子的求学梦,温暖了无数孤寡老人的晚年时光。他就是武冈市八马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周小平。即使身处人生低谷,变卖车房,他也未曾熄灭心中的公益之火。他的善行义举,为他赢得了“湖南好人”“邵阳市最美扶贫人物”“感动湖南榜样人物”等荣誉。
风雨兼程,点亮希望之光
1998年,周小平怀揣创业梦想,从武冈市野马建筑装饰广告公司起步,逐步发展至湖南八马装饰广告公司。事业初成,他便心怀感恩,于2004年开启了公益之路,精准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
然而,2007年公司突陷困境,背负170余万元巨额债务。面对人生至暗时刻,周小平的选择令人动容:他将公司转交朋友管理(后被返聘为经理),毅然变卖自己的车房,只为能继续兑现资助困难学子的承诺。他坚信“再苦不能苦教育”。这份在绝境中仍坚守的善念,甚至感动了债主主动还款,也为他的公益之路赢得了转机。
21年来,周小平累计发放助学金500余万元,资助学生239人次,其中37人已大学毕业。他的资助并非简单给予,更饱含深情与责任。他曾远赴广东,将因贫辍学的优秀女孩殷辉带回校园,承诺并资助其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殷辉后考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他长期资助大甸镇黎艳连的一双儿女,即使在自己经济最困难时期也坚持资助他们。他更积极整合资源,牵头南宁邵阳商会、武冈同乡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情系桑梓,以爱筑梦”助学活动,惠及多所乡村小学,形成了“一人善举带动群体参与”的公益效应。
情暖桑榆,守护夕阳之红
周小平的爱心不仅照耀着莘莘学子,也温暖着孤寡老人的心田。他深知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二十载如一日,将关怀融入日常。
自2005年起,每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武冈市水西门敬老院等地的老人们总能准时见到周小平的身影,收到他精心准备的慰问品。7000多个日夜的坚持,累计陪伴老人超过12000人次。一个炎炎夏日送西瓜的寻常场景,背后是他二十年不辍的承诺与深情。他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份孝心与责任,更体现在他对亲族邻里的具体关怀上。2011年,他主动承担起照顾体弱多病、无妻无子的叔叔周乙士的责任。2012年,他将老人接至自家旧宅居住,添置生活设施,定期探望照料,包揽家务,风雨无阻送医送药,并承担了老人多年来的医药费和住院护工费用。每年生日,他必登门祝寿。2019年周乙士去世,周小平以“孝子”身份手捧灵牌走在出殡队伍最前列,其“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孝行在乡间传为美谈,也让他连年被评为“敬老楷模”。
创新求实,拓宽公益之路
为了更好地延续公益事业并带动乡亲致富,周小平积极拓展公益的源头活水。他回到家乡晏田乡蕉林村,带领村民承包土地,投身种植养殖业,尤其专注于辣椒种植。
在3.33公顷辣椒基地里,他创新实践“三季轮作”模式,并不断钻研提升品质,多次请教湖南农科院专家,详细记录种植日志。他将鲜椒深加工成干辣椒、辣椒面等产品。2024年辣椒丰收季,他日夜操劳,指挥晾晒、烘干、装瓶贴标。这些凝聚着心血、带着露珠的辣味产品,最终转化为孤寡老人的中秋礼、困难学子的教科书,实现了“以产业养公益”的创新循环。村民们感慨:“他做的辣椒面特别香,因为里面熬着心血。”
即使在繁忙的公益和农事中,周小平也从未懈怠其作为装饰公司项目经理的本职工作。他坚持亲力亲为,严把质量关,深夜画设计图时案头仍压着受助学生名单。2023年暴雨季,他为抢工期吃住在工地3天,竣工当天却冒雨将2万元学费送到大田乡,兑现让孩子们“绝不停学”的承诺。
从怀揣600元进城创业的青年,到公益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周小平的半生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他用行动证明:“善行不是富者的专利,而是平凡者的选择;公益并非一时的热血,而是岁岁年年的坚守。”
如今,他依然奔走在装修工地与辣椒田间,衣襟沾满尘土,眼中映着星河——那是一个中国好人最伟岸的身影,一盏照亮武冈、温暖湖湘的不灭善行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