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是一名援疆干部,2023年5月,从洞庭之滨的湖南来到火焰山下的吐鲁番,开展对口援疆工作。我们这批援疆干部共180人,年龄跨越“70、80、90”三个年代,进疆时平均年龄40岁,是年富力强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重要回信,在援疆干部人才中同样引发热烈反响,鞭策我们在思想深处进一步叩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同时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援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在的、生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有的干部只愿意待在‘北上广’,不愿意到‘新西兰’。这种态度就不能说是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了。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参加援疆是服从组织安排的具体表现,但“在疆干什么、干得怎么样”更是检验对党忠诚的重要标尺。
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事事关政治、处处连民生、时时系团结。援疆干部以服务大局、富民兴疆为目标,企业车间、田间地头、项目工地活跃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葡萄和西甜瓜销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路上留下他们奔波的足迹,办公桌前、宿舍灯光下看到他们谋划思考工作时执笔伏案、敲击键盘的身姿。援疆教师以育人教书、青蓝传承为宗旨,创新开设“红石榴·湘吐同研云课堂”“红石榴·教育名师大讲堂”,共享湖南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一次备课、讲课、评课更加完善、更趋完美,让每一轮传道授业解惑直抵师生心灵、实现同频共振。每到节假日,援疆教师还举办“麓山课堂”“雷锋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免费为中小学生讲授思政、科教、体艺、人工智能等课程,为加强素质教育和中华优秀文化熏陶探索了新路。援疆医生以看病润心、守护健康为己任,把每一次面对患者,当作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门诊房的耐心细致解答、手术台的争分夺秒、检验室的精益求精,是他们专心专注专业的模样,一声声“毛医生”——毛主席家乡派来的医生,是各族群众对他们的最大褒奖。
磨炼长才干、实践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从内地到边疆工作,面对的社情民意不同,肩负的使命任务不同,开展工作的环境条件不同,是深入调研学、认真踏实干,还是应付了事做、悠悠晃晃过,对自身的磨砺锻炼是不一样的,收获大小、提高快慢也是不一样的。
援疆干部“任实职、分实工、担实责”,既履行受援单位职责,又担起援疆工作队任务,“5加2”“白加黑”是常态。在这里,我担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干部、教育培训、人才(援疆)等工作,同时担任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援疆队伍建设,协助教育、医疗援疆和新闻宣传等工作。我时常感到分身无术,感到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感到能力不足、本领恐慌、“脑袋不够用”。然而,就在这高强度的实践锻炼中,我们既向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又在援疆工作队员中相互学习,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大家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眼界,增长了见识阅历,拓展了工作领域,提升了干事本领,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长与收获在不经意间。
时间煮雨匆匆过,家国情怀系心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从湖南到吐鲁番3000多公里,参加援疆让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到离家远了,但离国更近了。这“一远一近”的交替变化,就是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最好诠释。
吐鲁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瓜果飘香,既是全国最热、最干的地方,也是最甜、最香的地方。酷暑风沙、天干气燥、时差错落、家人异地,是援疆必须面对的考验。“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大家以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入援疆工作和生活,努力做到心安身自安。“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压力真不少”,是我们这代人的真实写照。援疆后,大家感到亏欠最多的是对父母的赡养照顾,对子女的陪伴教育,对家庭琐碎事务的分担。2023年7月5日清晨6点,还在睡梦中的我被手机铃声惊醒,我下意识感到家中可能有急事。果然,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头痛数日,昨晚没睡,今早起床不能行走,想去医院检查。我赶忙一边联系医院,一边联系同学帮助。一个小时后,检查结果出来,颅内硬膜下血肿,必须抓紧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幸好当日下午有回长沙的航班,我火速赶到医院,第二天父亲进行手术,最终渡过难关,术后康复良好。这让身在异乡、作为独生子的我,心急如焚,紧张焦虑。许多援疆干部人才有过同样的经历。进疆以来,有5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的直系亲属生病住院手术,有的直系亲属还因病去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然而,大家在短期请假返湘帮助后,又返回受援地投入工作,因为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暑假期间,援疆干部人才的家属带着子女前来探亲,她们参观湖南对口援疆历史陈列馆,加深了对援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孩子们争当“小小讲解员”,做民族团结的小使者。上小学的女儿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是‘三员’,会员(会议多)、话务员(电话多)、打字员(材料多),原以为只有长沙的‘零食很忙’,其实援疆的叔叔阿姨们比‘零食’更忙,我想,这就是援疆的意义吧。”女儿的话语,让我倍感欣慰,援疆不仅丰盈了自己,更培育孩子们的家国情怀,让家和国连接得如此紧密。
(作者系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