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医道驱魔障 生命绽芳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医道驱魔障 生命绽芳华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2024-04-23 16:14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市肿瘤医院)肿瘤防治工作走笔

  本报记者 尹义龙 张红斌 通讯员 袁雯

  4月19日,湘潭市抗癌协会年会暨第十六届湘潭市十大抗癌明星表彰大会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市科协、市卫健委、市一医院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部分市抗癌协会会员、肿瘤患者及家属、医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等参加活动。

  会议对湘潭市第十六届抗癌明星进行了表彰,付旭东等10位抗癌勇士身披绶带、精神饱满地站在台上,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抗癌明星代表周女士叙说了她11年的抗癌心路历程,让人感动更使人振奋。

医道驱魔障 生命绽芳华

10位湘潭市第十六届抗癌明星受到表彰。

  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这场盛会,也是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重头活动之一。

  数十年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湘潭市肿瘤医院)专注肿瘤防治,在综合施策、科学防癌的基础上,不断进取、锐意创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防癌意识,通过治疗让众多肿瘤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推动着全市肿瘤防治事业的新发展。

  敢于争先,肿瘤学科在发展中壮大

  始建于1989年的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是当时湖南省地市级独立建科最早、学科规模最大的特色科室,可谓湘潭市肿瘤防治的“先驱”,之后相继获评市级、省级重点专科。2008年获批成立湘潭市肿瘤医院。

  健康事业,薪火相传。数十年来,医院肿瘤学科这株大树更加枝繁叶茂,目前拥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科、中医肿瘤科、血液肿瘤科5个专科以及其他专科内的肿瘤亚专业组等,形成湘潭市区域性肿瘤疾病诊疗中心。

  人才兴科、人才立院。一直以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不断选派优秀人员,赴国内肿瘤防治领域知名专科医院进修学习,甚至出国深造,学成归来后成为医院肿瘤防治工作的中流砥柱。

  目前,汪砥、贺宜伟、刘命文、李星、彭顺清、肖红、杨清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活跃在湘潭市肿瘤防治、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

  2022年9月,杨清博士团队在美国临床肿瘤研究杂志发表原创性科研论著,探索研究CART治疗骨肉瘤肺转移,为晚期骨肉瘤肺转移患者带来新希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48万元,是湘潭市卫健系统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医院牵头建立乳甲外科专科联盟,重点打造乳腺和甲状腺肿瘤的分级诊疗体系,目前有联盟单位11家,双向转诊的患者逐年增加。

医道驱魔障 生命绽芳华 

市第一人民医院科室专家面对老百姓开展肿瘤防治等宣教和义诊活动。

  2023年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促进该院肿瘤疾病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向全国先进水平迈进。

  心系患者,奋斗的脚步更加铿锵

  近年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团队对肿瘤疾病积极探索,规范诊疗,常规化疗、诱导分化、诱导凋亡、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技术,以及前沿技术、特色技术的开展,让众多肿瘤患者重获新生。

  一名74岁的患者,反复咳嗽咳痰3年多,2023年9月入住肿瘤内科,后经病理诊断为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肿瘤。患者临床评估存在肝脏转移、胸膜转移,另有高血压病史。由于该类型的癌症发病率低,没有指南推荐治疗方案,治疗难度极大。肿瘤内科主任汪砥组织科室讨论后,决定对患者进行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

  “这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汪砥说,“它结合了两种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度,抑制肿瘤的生长。”治疗3个周期后,老人肿瘤明显消退,胸腔积液消失,肝脏病灶基本缩小,目前已能正常生活。

  2021年,30岁的李女士(化名)因患腹腔侵袭性纤维瘤病,在他院做了左半结肠联合胰尾及脾切除手术。但术后仅一年肿瘤复发并多处转移,来到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求医。

  腹腔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除手术切除外,当时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肿瘤的侵袭,患者腹腔内多处致密粘连,并累及多个器官及腹膜后,手术难度极大。在多学科的支持下,肿瘤外一科贺宜伟团队经过11个小时奋战,对患者实施多处膈肌大范围切除修复、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后半年随访,李女士体内无肿瘤转移复发的征象。

  今年的抗癌明星、56岁的周女士,11年前被诊断出口腔癌,当时她感到天都塌了。2013年和2015年,她两度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得到科主任黄程和科室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市一医院精湛的技术和周到的护理,帮助我战胜了癌症。”她感慨地说,“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只要科学地治疗与合理有效地康复,生命仍然会很精彩。”

  科学防癌,与百姓共筑健康梦

  今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医院各科室专家,分别赴江南医院、湘鹤医院、韶山医院等10地开展义诊、查房和调研走访等,宣传科学防癌知识。

医道驱魔障 生命绽芳华

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者红”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和义诊活动。

  4月17日,钟鹰、贺宜伟、刘命文、谢亘青、石磊等消化、普外、乳甲、内分泌、超声科室专家在韶山市清溪镇卫生院开展义诊。对每一名前来就诊或咨询的居民,专家们都细致诊断、耐心解答,根据他们的病情给出合理化的治疗建议,让有需求的居民收获满满。同时,专家们结合“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的主题,向群众普及预防癌症、早筛早诊等知识,传播科学防癌理念。当天,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还与韶山市人民医院就医联体建设进行了座谈,并探讨了基层癌症早筛早诊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加强肿瘤防治体系建设,建立肿瘤防治网络,实现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袁海斌表示,“今后,我们将持续发挥肿瘤医院的特色,不断提升肿瘤防治能力,守护患者健康,为促进健康湘潭建设添砖加瓦。”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 坐着高铁吃烤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6月16日,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丁果说:“这为稳定的生殖分工奠定了基础,促成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成社会性群体物种。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