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21日至22日,首届气候领导力国际会议在哈工大召开。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和相关领域国际组织、国内外学术期刊的200余名专家学者聚焦“国际气候合作”“国家与区域气候治理”“气候融资与投资”“企业气候战略与领导力”“低碳技术与创新”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交流,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原驻华代表涂瑞和出席开幕式。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梁仰椿、哈工大校长韩杰才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哈工大副校长帅永主持开幕式并出席相关活动。
袁佳双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气象局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双碳”技术支撑,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着力建设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更长期、更深层次发展的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梁仰椿表示,哈工大在气候与环境领域研究实力雄厚、成果突出,与气候领导力的实践需求高度契合。管理世界杂志社始终致力于引领学术前沿、推动理论创新。期待与哈工大在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培养兼具学术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学术力量。此次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齐聚哈工大,共同探讨气候领导力的理论与实践,必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韩杰才表示,气候领导力正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引擎和决定性因素。哈工大始终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持续推动环境、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学科优势、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向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优势转化。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构建跨高校、跨行业、跨区域的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示范平台,使其成为面向全球气候变化基础研究需求、促进工商管理学科交叉创新和特色发展的全球盛会,为推动建立全球气候领导力可持续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开幕式前,韩杰才出席国际期刊建设研讨会,与国内外学术期刊主编座谈交流,并为正在筹备中、由学校主办的国际期刊《气候领导力》(Climate Leadership)编委代表颁发聘书。
会议期间,帅永分别会见涂瑞和、梁仰椿及与会国际组织代表,并出席东北地区经管商科类学科发展专题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哈工大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共同主办。哈工大商学院院长马涛和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副院长、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主席米志付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梁仰椿,《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主编布朗维·韦克(Bronwy Wake),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潘家华,《环境经济及管理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EEM)期刊共同主编、香港大学教授何国俊,袁佳双,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绿色与低碳经济(英文)》(Green and Low-carbon Economy)期刊主编、山东大学教授张宁,《清洁物流与供应链》(Cleaner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期刊主编、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坎南·戈文丹(Kannan Govindan),Nature子刊《npj环境社会科学》(npj Environmental Social Sciences)期刊主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孟靖,《经济研究评论》(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主编、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教授鲁本·尼科洛波夫(Ruben Enikolopov)先后作主旨报告。会议期间还举办了10余场平行论坛。
在同期举办的国际组织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重大活动处项目负责人单诗尧与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亚洲开发银行(ADB)、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的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NGO)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与影响、青年人才实习实践和能力培养等进行对话交流。
在期刊主编论坛上,来自《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城市》(Cities)、《npj环境社会科学》(npj Environmental Social Scienc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主编、执行主编就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高水平国际期刊、助力全球气候治理事业发展等进行深入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