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产业升级迈出关键步伐 黑龙江双集群入选“国家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产业升级迈出关键步伐 黑龙江双集群入选“国家队”

来源:黑龙江日报2025-06-09 11:08

  2024年,老工业基地迎来好消息——哈尔滨航空集群与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双双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不仅标志着龙江产业升级迈出关键步伐,更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为笔,在东北振兴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两大集群的脱颖而出,是龙江多年深耕产业基础与创新驱动的必然结果。

  哈尔滨航空集群以航空工业哈飞、航发东安等“国家队”企业为核心,构建起涵盖通航飞机、无人机、发动机、卫星研发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达22家,AC332直升机、铂影T1400无人机等产品突破技术壁垒,成为国产民机与工业级无人机领域的标杆。

  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则以玉米深加工为根基,形成“育种—加工—衍生品”循环产业链,赖氨酸、辅酶Q10等10余种产品产能位居全国前三,新和成生物合成技术、阜丰氨基酸工艺等全球领先,2024年集群产值达680亿元,展现出“一粒玉米吃干榨净”的产业韧性。

  航空彰显“大国重器”担当,生物制造诠释“绿色循环”智慧,一个代表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一个代表粮食大省的资源优势。双集群入选国家队,毫无疑问地成为龙江产业转型中最亮眼的行业。

  从区域经济看,两大集群的入选具有多重战略价值。一方面,它们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了“龙江样本”:航空集群通过“龙头企业+配套生态”模式,带动30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形成“整机研发—核心部件—系统集成”产业生态;生物制造集群则以玉米全产业链开发为核心,联动绥哈大齐四地,构建起年加工玉米超千万吨的产业走廊,实现“一根玉米链”带动“百亿级产值”的聚变效应。这种“硬核科技+循环经济”的双轨模式,为东北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另一方面,集群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作为“地面空间站”年均服务150余家航天企业;新和成在新加坡、日本设立研发中心,将龙江创新“触角”延伸至全球。这种“本土研发+国际协同”的机制,激活了区域创新活力。

  在“十四五”圆满收官与“十五五”崭新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两大集群正以入选“国家队”为起点,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

  航空集群锚定“商业航天+民用航空”双主线,“中国星谷”项目一期厂房即将竣工,年产180颗卫星的工大卫星智造总部项目已投产,未来将构建涵盖火箭测试、卫星总装、应用服务的航天产业闭环,目标直指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基地。生物制造集群则聚焦“高端化+国际化”,2025年目标产值780亿元,新和成全球首创生物发酵法维生素B5即将获批,按照工信部生物制造中试服务平台标准建设的多功能车间兼中试平台项目也在加速建设,一批批生物制造领域高科技成果在此转化落地。星湖科技、成福食品、阜丰、益海嘉里等一批集群龙头企业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合力推动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向国际一流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跃升。

  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黑龙江两大产业集群的崛起,既是“十四五”期间东北振兴的缩影,更是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的生动诠释。随着创新生态的完善与产业能级的跃升,它们有望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种子选手”,为东北振兴乃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龙江力量”。(记者孙铭阳)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