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总设计师、副总裁……这位哈工大校友闪耀商业航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总设计师、副总裁……这位哈工大校友闪耀商业航天!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03-17 08:18

  2024年1月23日12时03分

  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

  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意味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

  已连续三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共将37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成功率100%

  而这款中国商业发射市场上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型固体运载火箭

  ——力箭一号的总设计师

  就是哈工大航天学院校友

  中科宇航副总裁39岁的青年科学家

  史晓宁

 

  哈工大打开了我通往航天世界的大门

  史晓宁对航天的心驰神往

  开始于2003年

  那一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杨利伟乘飞船环绕地球14圈

  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也让少年的他

  对广袤无垠的宇宙心生好奇

  2004年4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试验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作为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试验一号”的成功发射 在航天领域轰动一时即将高考的史晓宁在新闻上看到成功发射的喜讯 对哈工大心生向往

  同年夏天

  史晓宁如愿考取哈工大

  至此打开了通往航天世界的大门

  在校期间

  他学习刻苦、踏实肯干

  积极参与航天科研项目“哈工大在实践中锻造人才的培养模式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早早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科研攻关的历程,成长很多。”

  

  哈工大塑造我耐得住寂寞

  扛得住压力的品质

  2013年博士毕业

  史晓宁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

  “打造一款火箭飞上太空”

  怀着这样的梦想

  之前没有任何型号经验的他

  成为最早进入力箭一号项目组的

  科研人员之一

  当时他33岁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一箭五星”任务射前技术协调会上发言

  “力箭一号研发和我以往的工作相比,

  接手的是更大的平台

  更多的资源和更专业的团队,

  既要突破传统的

  研发思维、研制方法和生产方式

  也要保证火箭的可靠性。”

  “在哈工大培养的学习能力和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的本领, 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要做航天,这种坚韧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专业跨度大

  他就白天赶进度

  晚上熬夜学习

  一边研究航天学术文献

  一边从网上买书、去图书馆查资料

  自己写代码

  进行计算与分析

  确定仿真试验和方案

  讨论时间规划和安排

史晓宁在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发表主旨演讲

  作为力箭一号总设计师

  史晓宁深有感触

  “印象里,一直在攻坚期,

  攻下一个山头,

  还有另一个山头等着你,

  不允许你停下来。”

  最终在总体方案设计当中

  史晓宁将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定位为

  能够实现1.5吨的运载能力

  达到超过1%的运载系数

  这样的系数在全球范围也处于领先水平

  

  哈工大教我在工程中历练扎实科研基础

  在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中学习、工作

  这是史晓宁对大学生活的深刻记忆“哈工大的工程实践机会特别多,我在学生期间特别是硕士、博士期间 参与了不少科研项目,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现在回头看,这都是特别宝贵的,让我的科研基础更加扎实。”

  在力箭一号研发过程中

  史晓宁合理配置人员

  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带领大家按计划完成各项设计工作

  确保了研制的进度

  展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前确认各系统状态

  2020年年初

  当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时

  有大量的地面试验需要完成

  因为力箭一号运载火箭

  研制的节奏比较快

  立项与进度也比较紧

  而国内能够进行

  噪声试验、风洞试验的试验室

  早就已经被排满档期

  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

  史晓宁却非常冷静

  “不能等,白天不行

  我们就晚上通宵搞,

  一定要把研制进程赶出来

  把时间抢出来。”

  他和各大试验室沟通

  带着团队扛着被子

  在别人下班时进试验室

  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做试验

  累了就在地上躺一会,然后继续做。

  2024年元旦史晓宁和同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跨年

  火箭从设计初期到成功发射史晓宁需要在各系统专业协调过程中快速理解各部门提出的各类问题并迅速抓住问题核心利用自己的经验快速反馈、完成闭环他说: “我就是整个过程的‘万金油’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找到最优的方案。”

  

  用行动践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史晓宁坦言自己对待工作严苛

  他回忆

  有时团队成员向他提出

  指标无需过于严苛

  将标准适当下调一些

  也许能够让研制流程更加顺利

  但他却坚持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别人觉得头疼

  他就卷起袖子自己上手做“上学的时候不太能真正体会校训的意义, 现在理解,‘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准则,既是航天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也决定了工作态度和品质保障,这是哈工大人血液里的烙印。”

  史晓宁在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一箭五星”发射前动员会发言

  首飞成功后

  史晓宁没有停下脚步

  立刻投入到技术复盘工作中去

  他说:“我觉得保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要把技术细节摸透, 要沉淀下来,火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搞清楚的同时把产品质量控制住, 在火箭成熟以后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这样才能挖掘火箭的潜力和性能。”

  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圆满成功后史晓宁(左2)和团队战友合影留念

  

  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

  “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以“一箭六星”方式

  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23年6月7日

  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再次升空

  完成了“一箭26星”的破纪录壮举

  刷新了我国当时“一箭多星”发射纪录

  揭开了“火箭航班化”的高频率发射的

  时代大幕

  ……

  “这一路走来,感谢哈工大老师们的教诲助力我完成任务。”对于母校每年不断有年轻的毕业生投身航天事业史晓宁倍感自豪他寄语即将投身航天的校友们: “你们非常幸运,赶上了大力发展航天的好时代,一定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刻苦专研、攻克难题的意志品质。 欢迎大家一起奔赴星辰大海!”

 

  文字丨马晓雪

  海报设计丨阚思邈

  排版丨易诗皓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 习近平访越 最全图集来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