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尔滨”的“后半篇文章”:冰雪“火”出圈,城市“活”起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尔滨”的“后半篇文章”:冰雪“火”出圈,城市“活”起来

来源:新华社2024-01-30 09:43

  凭借冰雪游火爆“出圈”,哈尔滨一跃成为“顶流”城市,被称为“被流量唤醒的城市”“互联网打造的5A级景区”。伴随文旅业复苏,这座最北省会城市似乎被一夜“激活”,从新兴产业到营商环境,从民生保障到城市建设,开启着崭新“篇章”。

“尔滨”的“后半篇文章”:冰雪“火”出圈,城市“活”起来

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冰雪游”引来新商机

  1月以来,哈尔滨机场每天进出港旅客7.2万余人次,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航班客座率超过90%;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日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单日最大接待量1.4万人次;截至21日,全市累计出行1831万人次……除了“老牌”旅游景点,哈工大航天馆等“研学游”目的地也受到欢迎。

  索菲亚教堂前“解锁”俄罗斯公主,精美的AR冰箱贴“一贴难求”,线上线下抢购“网红”蛋糕——眼下,创意设计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的曼哈顿时尚生活创意设计产业园已有近40家旅拍企业入驻。

  “哈尔滨的独特风光、历史底蕴和风土人情让它格外美丽,会帮它走得更远、火得更久。”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说,把握机遇,回应需求,“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故事正在上演。

  人与城“双向奔赴”

  有人担心,当流量退去,“尔滨”会再次变成“哈尔滨”,还是那个有些落寞的老工业基地。也有人说,这座城市如同正在解封的冰层,改变已经在发生。

  作为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运输处副处长,工作了20多年的赵锐颇有感触。公交站牌老化,交通部门连夜更换;游客投诉出租车绕路、不使用计价器,有关部门快速处置、强化监管……“每年冰雪季都热闹,但今年最火,我们加班熬夜是常事。”

  “从推着干到主动干,从‘交叉地带没人管’到‘有了责任共同担’,政府部门的能力作风正在发生变化,把‘以人民为中心’变成更多具体可感的行动。”在哈尔滨市商务局工作人员曾申国看来,本地人有点陌生的“尔滨”正在更新城市治理理念,用热情与智慧感动游客、服务市民。

  青年人才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厚积薄发的哈尔滨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据统计,2023年黑龙江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在哈尔滨的人数达4.34万人,在近五年来首次实现近20%的增长。

  去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90后”博士宋其亮放弃多个外地科研院所的工作机会,选择留在哈尔滨创业。得益于哈尔滨“人才新政30条”,他可享受安家费10万元、每月生活补贴3000元。在他看来,随着城市形象的改善,一些发展空间大、就业机会多的产业建立起来,会有更多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归属。

  瞄准未来向“新”而行

  “一天8个热搜”“几乎都是好评”的滚雪球式曝光,让哈尔滨的美誉度不断提升,为国内外交流合作推开一扇门。

  “一些以前不那么热情的大型企业,最近也想来哈尔滨走一走,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哈尔滨市企业和投资服务局投资服务处副处长冷文强说,从2023年12月到现在,全国各地客商纷纷前来考察。

  有了口碑,更要有作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四季游乐馆1月24日正式运营,星光数字冰雪综合体、亚布力旅游空列、中央大街旅游设施提升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按照相关规划,哈尔滨市将继续加大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冰雪热为哈尔滨的振兴发展打开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人气值、关注度能不能转化为发展力,还需要更多创造性转化。”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于渤说。(记者杨思琪)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乌江集装箱新航线迎来首航

  • 保护文化遗产 能工巧匠赛技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5-03-05 09:00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2025-03-05 08: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5-03-05 04:10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2025-03-05 04:10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