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5岁的人,都去哪儿了?
去小县城开咖啡店,到农村去做露营,成为新时代农场主……不愿被大城市的焦虑困住,农村正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新选择。
北纬47°,苇草肥美,仙鹤成群,还保有着全球仅存0.1%的万年黑土地。
王宇这几天正在忙碌地做收割前的准备,等到各项数据检测合格后,他几百万一台的全自动收割机将会轰鸣在1万2000亩土地上,将这一茬的玉米青贮收割归仓。
中国人每吃三碗饭,就有一碗就来自东北的“黑土地”,黑土的酝酿需要经历数万年的变迁,在寒冷气候条件的催化下,茂盛的植被剥落腐蚀,积累成厚厚的腐殖质,每1厘米黑土需要400年时间沉积,逐渐形成肥沃的黑土层,最终演化成为粮食生长的沃土。王宇就是在这片沃土上用心耕种的人之一。
十几年前从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王宇像很多年轻人一样,辗转尝试了很多工作。2013年,他开始跟父亲一起,承包几百亩玉米地。全家老小一起上,一年投入一百多万,年景不好可能赔本,正常年份一年的收入不过十几万块钱。
由于没有固定销路、订单和足够的资金,到2019年,王宇的种植规模才缓慢达到了2000亩。
2019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一家企业在当地寻找更多合作伙伴,种植牛吃的玉米青贮,有些人在犹豫,一是之前没有见过这样的合作,二是也怕钱给的不及时,30岁的王宇率先签下了合同。
“我寻思飞鹤这么大企业肯定没问题的,而且签了合同我们就不愁销路了,相当于旱涝保收。”王宇的判断没错,合作后,刚开始收青贮的时候,他就收到了订单金额30%的费用,收割完成后15天之内,所有的钱都打到了账上。
相比之前种玉米收籽粒,种植玉米青贮的收入,平均一亩比原来提高了100多块钱,王宇的第一年的收入一下增加了二三十万。
因为有订单在手,不愁销路,银行给王宇的贷款额度,也提升了不少。之后,王宇开始扩扩扩,买买买,4年时间,种植面积就从2000亩增长到了现在的1.2万亩。
“之前都是靠人,现在全是机械化了,光买车这几年就花了上千万。”王宇说,几百万一台收割机、翻地机等,已经买了十几台,四五个人就可以完成一万多亩地的耕种和收割。
每年只需要忙碌四个月,净收入就可以达到两三百万,王宇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换掉了旧车,买了一台70多万的新车,房子也从70平米换成了两倍大,这都是他以前不曾设想过的生活。
更多的钱,王宇还是投在了土地里。这几年土地流转的价格在持续上涨,今年已经到了1000元/亩,再加上各种生产资料,一年的投入达到了2000多万。为了减少贷款产生的费用,王宇尽可能把钱都投了进去。
王宇命运齿轮的转动,也带动了周围整个生态的改变。
一些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他后,土地带来的收入和之前没有太大差别,但是人彻底解放出来了,有的选择到附近的牧场、工厂务工,有的干脆在王宇的合作社干了起来,收入基本都实现了翻番。
2022年,王宇当选县里的十大杰出青年。关于未来,王宇说,未来等地价稍微便宜,希望扩大到2到3万亩,更好发挥规模优势,实现各方共赢。(张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