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因林而兴 绿富共赢(美丽中国·小城看生态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因林而兴 绿富共赢(美丽中国·小城看生态④)

来源:人民日报2023-07-03 11:53

因林而兴 绿富共赢(美丽中国·小城看生态④)

  伊春市宝宇森林生态小镇。伊春市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阅读

  黑龙江伊春市曾有60多年的采伐历史,于2013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通过科学营林造林、精细化管理,如今,伊春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83.8%,林区人也过上了环境更美、产业兴旺的好日子。

  黑龙江伊春市坐落在小兴安岭腹地,四周被茫茫山林包围。

  行走在伊春市的街巷中,抬头远望,四面可见翠绿山峦,清凉的空气中浮动着林木的清香。刺嫩芽、婆婆丁……早市上的山野菜能腌、能炒、可煲汤。绿色健康的山林味道,唤醒了伊春人活力满满的一天。

  2013年,因林而兴的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人收锯挂斧,走下以伐木为生的“独木桥”,踏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快速路”。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83.8%,绿水青山间涌动着勃勃生机。

  从伐木运木到营林造林,片片森林茁壮成长

  “打枝、集材、装车……我再熟悉不过了。”伊春森工金山屯林业局公司绿源中心苗圃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宇生在林区、长在林区,从小就喜欢跟着大人们上山。

  人进林退,一根根粗壮的树木轰然倒下,被一车车地送下山。“我的个头儿越长越高,但伐剩下的树,越来越矮、越来越细。”潘宇回忆。

  伊春有60多年的采伐历史,几代伊春人穿山林、越石塘、过河沟,为国家提供木材2.7亿立方米,占同期全国国有林区的约1/5。但砍伐也让郁郁葱葱的小兴安岭一度褪了色。据统计,与采伐初期相比,停伐前的伊春市可采伐利用的成过熟林资源仅剩1/10左右。

  从过度开发、无序砍伐,到实行森林采伐审批制,再到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伊春人的想法也在与时俱进:“以前伐木运木,现在护林种树,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潘宇大学一毕业就回到林场,研究科学营林造林。“七八年前,造林的成活率还不高,入夏时总能见到死苗,特别心疼。”潘宇说。2019年,在林场组织下,潘宇向中国林业科学院的专家学习,应用起新技术——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造林。

  排排网袋中,是精准配比的草炭土、珍珠岩和各种肥料。从中抽出苗木,可见一大团根系发达强壮。“以往的裸根苗要培育4年才可以上山,一年仅有一季可以造林,成活率在85%左右。新技术仅需培育3年,三季都可以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潘宇和技术人员们结合新技术需要,对播种机、覆土机进行了改良,育苗所需人力又减了半。

  目前,伊春森工已打造12个轻基质网袋育苗基地,累计培育苗木2.52亿株,其中培育轻基质网袋容器苗0.7亿株、裸根苗1.82亿株,极大促进了补植造林提质增速。

  与此同时,森林的科学经营日趋精细。

  汽车开进山路,左侧树影斑驳、林木高壮;右侧则显得阴暗逼仄,树冠矮小。

  “通过科学营林,示范区这侧的林木生长量是对照区的2.33倍。”伊春森工美溪林业局公司森林生态建设部部长张奎拿出修树剪,示范起修枝,“不少树木标有记号。有蓝点的是生长性状好的优势木,我们对其进行修枝培育;有红点的是干扰树,需要分批伐除。”

  伊春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忠培介绍,通过引进、采用国际近自然育林先进经营理念和技术,伊春因地、因林制宜确定森林经营目标和措施。“我们加速培育大蓄积量、大生长量、大径级木材,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完备的高价值林分。”目前,这样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面积已扩大到伊春森工的10个林业局公司20万亩林地。

  据统计,停伐10年来,伊春市的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1000万立方米以上。小兴安岭间,绿意越来越浓。

  构建林下产业链,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伊春“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停伐后,林区人还能干些啥?怎样实现绿富共赢?

  “构建林果、林菌、林药、林畜等林下产业链,发展生物经济。”伊春市委书记隋洪波说。

  野草、野菜、野果、树叶……在自动搅拌机中科学配比,变成了湖羊饲料。

  “山泉清冽,空气清新,湖羊的肉质滑嫩浓香。”走进湖羊生态循环产业园,排排管道正自动喂食喂水,伊春森工铁力林业局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君介绍,林下资源“过腹增值”,还实现了产业生态循环。

  目前,伊春森工集团已建设这样的标准化湖羊养殖基地6个,育肥基地24个,通过“林业局公司+林场+职工”经营模式,共带动近千名林区职工年增收约1.5万元。

  “我们还在研发引进更先进的湖羊繁育技术,力争使繁育率提高到2.5以上。”李忠培介绍。

  在伊春森工友好蓝莓产业园区,温室大棚内,排排蓝莓树上开满白色花朵,背后藏着靛蓝的蓝莓果,入口一尝,酸甜爆浆;棚外,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正在施工架设,通过智能监测、科学配肥、精准滴灌,让每颗蓝莓树“吃饱又吃好”。

  去年,这里的蓝莓树用上了基质盆栽新技术,更耐寒、更早熟。“以往培育的蓝莓树,每棵第五年才能产1斤,如今第三年就能产5斤。” 伊春森工友好蓝莓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许崇生介绍。

  目前产业园蓝莓种植面积达6100多亩,7年来增长了2.2倍,园区总产值增长了近2.6倍,带动千余户林区职工户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林区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为了建立政企分开的国有林区管理新体制,深化国有林区改革,2018年10月,伊春森工集团成立。目前,伊春森工集团职工人均月工资达到4854元,比2018年集团组建初期增长68.3%。

  改造设施改善环境,宜居宜业宜发展

  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柏油路两侧的排水渠干净笔直,串联起了一座座别致的农家小院,这便是溪水“农家院一条街”,有25家各具特色的农家院。

  和父亲一样,69岁的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也曾是一名伐木工人。如今,依靠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刘养顺和家人开起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几年前门前的臭水泡子,经过治理建设成了景点‘醉蝶花谷’,很多游客来拍照。”2016年,刘养顺的农家院在全林场率先开业,他说,近年来林场大变样,砂石路修成柏油路,房前屋后栽上红花绿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家里也添了进账。“家乡越来越美,咱愿意一直守着林子和大山。”刘养顺说。

  近7年,伊春森工持续改造提升景区、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了13个旅游型林场,鼓励职工兴办62家旅游民宿,全面提高接待能力和标准。

  在铁力林业局马永顺林场,退休职工王秀云两口子搬进了两室一厅的楼房。“集中供暖、供水、供气,和城里比也不差!”王秀云说。

  “过去林场为生产而建,条件简陋,我们依据交通半径科学选点,规划将195个林场居住区整合到86个,目前已完成27个林场居住区搬迁,启动13个美丽宜居示范林场创建工作。”伊春森工集团董事长助理冯玉胜介绍。

  2009年以来,伊春市棚户区改造建筑面积2528万平方米,惠及95万余人。2019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4个,楼房1097栋,惠及居民5万余户。

  “咱林场真是块宝地啊!”傍晚,夕阳为远山密林镀上层层金边,王秀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摄,“这景色、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本报记者 张艺开)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