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自贸港建设战略联动——专访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巴特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海南> 要闻 > 正文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自贸港建设战略联动——专访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巴特尔

来源:新华网2023-10-09 09:50

  新华社记者陈良杰、涂超华、周慧敏

  海南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巴特尔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联动,是海南发展的重大机遇和职责使命。海南将注重发挥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彰显双边交流的务实成效。

  发挥多重优势抓机遇开新局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着独特的政策优势。巴特尔表示,近年来,海南全力以赴推动落实“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积极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吸引“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来海南投资。

  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中,最主要的是“准入”和“税收”。“准入”就是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目前已缩短为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税收”就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原则,比如“两个15%”所得税,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15%的部分予以免征。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海南日渐成为投资热土。2023年1月至8月,“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海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4.12%。

  热情“请进来”,积极“走出去”。巴特尔表示,海南充分利用自贸港企业境外投资税收政策优势,支持企业加大对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境外投资,投资领域涵盖制造业、农业、教育等多个行业,有效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2023年1月至8月,海南新增对“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境外投资备案项目49个,对“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实际投资金额逐年递增。2022年海南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贸易进出口额944亿元,同比增长62.8%;2023年1月至8月是711.9亿元,同比增长23.3%。

  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海南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化交流平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交流合作。

  巴特尔介绍,近年来,海南省领导外访“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占出访总量约80%,有效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海南已圆满完成22届博鳌亚洲论坛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推动论坛成为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海南还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重大国际活动平台,搭建合作研究、对话交流、信息共享平台。

  海南承办中国(海南)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开展“行走的达沃斯”海南行等活动,邀请“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企业来琼参展考察;承办首届“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联盟能源合作大会”等活动,推进海南与各国经贸文化交流。

  巴特尔说,十年来,海南不断丰富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交流合作,务实有效开展系列民心工程,促进了民心相通。

  海南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州签约实施的椰子种植示范园项目被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得到当地人民的高度认可和赞赏;自2016年7月开始实施“中国海南·柬埔寨光明行”义诊活动以来,累计筛查病患3371名,实施手术70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

  持续扩大开放打造“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巴特尔表示,下一步,海南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中,将加强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致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联动。

  提高开放水平。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两个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两个枢纽”,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两个网络”。

  抓实项目建设。优先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经济可行性、风险可控、示范效应强、能够推动东道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小而美”项目,以点带面服务共建。目前海南正在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海南)邮轮旅游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一步力争开通更多连接东盟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精品航线。

  深化人文交流。发挥保税航油、航权开放和免签政策效应,开通、加密更多直达国际航线、航班。持续推动落实更加开放的免签、落地签入境政策,提升“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签证便利化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尤其是东盟国家企业、民间机构、人员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 习近平访越 最全图集来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