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明城市应该放得下孩子的一张书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海南> 要闻 > 正文

文明城市应该放得下孩子的一张书桌

来源:红星评论2023-02-14 20:39

  孩子做作业也可以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如果家家户户门口都能见到看书或写作业的孩子,该是一座城市多温情、多有烟火气的一幕

  孩子正写作业呢,书桌被城管收了,这波操作看得人目瞪口呆。画面出自2月11日海南三亚的一段视频。针对此事,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回应称,目前全市都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商铺黄线外面一般不允许摆放东西。

  文明城市创建,似乎在他们眼里,“活动”类似“运动”,是像“快闪”般一阵风似的席卷而过。

  说实在的,这的确是一件小事,但为何又引起如此关注,原因无它,孩子。对一个孩子来说,他幼小的心里可能有无数问号,为什么不能在家门口写作业,为什么桌子要被没收?倘若再进一步,为什么创建文明城市,就容不下自己的一张书桌?

  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一座现代文明城市究竟该是什么样子?在繁荣的经济、整洁的环境之外,我想还应该包含便捷的服务、良好的生态、有序的法治、人文的关怀、温情的治理等必不可少的要素。

  “创文”不仅能推动城市更新,更能提升城市品质。但倘若对文明的理解出现了错位,路径出现了偏差,就容易与群众脱节,不仅不能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甚至导致大众对“创文”产生负面印象。拿收书桌来说,这一行为很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未来对城市的理解和认同。这不仅背离了“创文”的初衷,更是在登上热搜的那一刻,朝着相反的方向“狂飙”。

  城管“轻车熟路”地收与商户“波澜不惊”地看,可见这或许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城市的治理者到底有没有想过如何长久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不仅收走了书桌,还收走了应有的城市文明。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座现代文明城市,往往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浸润。真正的文明,恰恰体现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中。孩子做作业也可以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如果家家户户门口都能见到看书或写作业的孩子,该是一座城市多温情、多有烟火气的一幕。

  一个问题有很多解决的办法,他们偏偏选择了最不理想的那种。最近,珠海执法人员领着一群摊贩在街头排队出摊的视频,就受到了网友的好评。为什么,因为他们在乎城市的市容市貌,也在乎群众的生存生计,并在二者间找到了平衡。同样“创文”,不同的城市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文明是润物无声的过程,不是暴风骤雨式运动;它也不只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集体感受。对美的发现,对细节的处理,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此刻,书桌就是那个被搁置的细节,那片被遗漏的风景。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国冰雕高手“冰城”秀技

  • 古老八廓街邂逅传统藏装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