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化中国行 |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向世界打开美丽河北的“生态之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文化中国行 |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向世界打开美丽河北的“生态之窗”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2024-09-24 16:35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向世界打开美丽河北的“生态之窗”

ae1a4d3bc2dad70c89e899023f693715.png

  秋日的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天空湛蓝如洗,芦苇随风摇曳,白鹭立于浅滩,野鸭在水面游弋,凤头鸊鷉、红嘴鸥身影不时闪现。

  7月26日,由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等5处提名地组成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获评为我省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与河北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南大港国家重要湿地位置重叠,位于渤海湾西部,总面积达7500公顷,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拥有环渤海生态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中转站以及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地。

ea07ba34bffb31b885fe25dfa0c1d644.jpeg

  9月22日航拍的南大港湿地。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南大港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孟召蕾介绍,这里春如翠毯、夏似绿波、秋芦若雪、冬苇赛金。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脸琵鹭等国际濒危鸟类多次现身,有着“心灵港湾、富氧之乡、康养福地、观鸟天堂”的美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是退休教师,听说南大港湿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专门来这里参观。这里的鸟儿、湿地非常漂亮,我以后会经常来这里游玩。”9月22日,在南大港湿地观鸟亭码头,来自石家庄的市民孙兰英一边拍照,一边跟记者说。

  “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其他提名地相比,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偏内陆,以淡水沼泽湿地为主体。青头潜鸭在这里的最高观测记录为30多只,人们也在这里同时观测到40多只白枕鹤,非常壮观。适宜的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停留。”走上观鸟亭,看着空中不断飞过的各种鸟类,著名鸟类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表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多年保护和修复的结果。孟召蕾说,湿地北部区域曾因围垦形成了连片的养殖池塘,割裂了湿地的水文连通性和生态空间。近年来,保护区先后开展了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

  2020年至2022年,保护区实施了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生态化改造,该项目成功恢复了108.8公顷湿地生态。此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成为全国9个典型案例之一。

  2023年至2024年,继续开展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退养还湿200公顷,疏通河道15.5公里,3000公顷湿地焕然一新。

e30b5732d9c05f10439885e918c64871.jpeg

  9月22日航拍的南大港湿地。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湿地退养还湿区展示的两张图片显示着湿地的变化。“前面一张拍摄于2023年6月,后面一张拍摄于今年8月。可以看到,一年多来,生态修复让水面不断扩大,水体也更加清澈了。”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立军说。

  今年,南大港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这个项目不仅关注湿地本身,还涵盖了农田、湖泊、草地等多种生态系统,致力于整个区域生态链的综合保护与修复。

  湿地好不好,关键看水鸟。

  今年,湿地新增了赤嘴潜鸭、棉凫、牛背鹭三个鸟类新物种。其中,棉凫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今年春季鸟类迁徙期间,上百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小天鹅集群归来,选择在南大港湿地栖息。同时,大量水禽也选择在此栖息,南大港湿地成为生机勃勃的候鸟乐园。

  截至目前,湿地记录到的鸟类品种达271种,其中包括1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和5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2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大批候鸟在南大港湿地停歇。旅鸟种类达152种,每隔5至10天就会更替一批不同的鸟类。

  2019年,南大港湿地观测到2万只候鸟,2023年观测到10万余只,候鸟数量4年增加了4倍。今年6月,南大港被省林草局列入全省首批“鸟类天堂”。

  依托独特的湿地自然资源,南大港打造“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发展新模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去年,南大港湿地景区荣获2023年度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旅游人数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带动了周边村落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就业200余人。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环境和鸟类,保护区内设置了10个站点,配备20名巡护员,他们负责湿地防火、鸟类观测以及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

  守护湿地的不止巡护员。

  芦苇上方,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固定的拍摄设备。

  候鸟迁徙季,鸟群飞起来遮天蔽日,非常壮观,却给监测带来了难度。如果使用无人机,机敏的鸟儿可能会警觉地飞走。为了更准确监测、保护鸟类,保护区搭建了湿地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摄像设备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平台2021年启用,具备AI声纹收集和影像识别功能。这两项功能在我省还是首次运用。

  保护区共安装了3套声纹收集设备,能收录鸟的叫声,并通过和系统内的1569种鸟叫声自动比对,判定鸟的种类。目前,这些设备已经收集到超过18万条声纹记录,识别出197种鸟类。

  11套野生动物智能视频监测设备分布在保护区各处,能自动比对飞过的鸟类,并确定其品种和数量。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能实时观看拍摄画面。

  平台还可按时间段自动生成物种统计表和监测热力图,并协助进行气象、水文等的实时监测,帮助有关单位及时了解鸟类和湿地相关信息。

  南大港申遗成功,为沧州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与南大港湿地共同打造世界遗产片区、京津冀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带来机遇。孟召蕾表示,他们将守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的闪亮名片,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为全球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实现生态蝶变的南大港,向世界打开美丽河北的“生态之窗”。(河北日报记者 曹智 戴绍志)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