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对接京津,更多创新资源加速向河北集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对接京津,更多创新资源加速向河北集聚

来源:河北日报2023-11-10 10:19

  前9个月我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50.8%

  对接京津,更多创新资源加速向河北集聚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12家中关村集成服务机构、22家单位意向入驻;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院所及中国林业集团等企业开展深入合作,让更多京津创新资源落地河北;

  维信诺(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企业自主设计的第六代全柔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生产线加速运转。从北京落户京南·固安高新区以来,公司已研发出全球首款AMOLED全卷曲显示屏等多款柔性产品;

  …………

  京津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实力雄厚。河北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充分利用京津辐射带动效应,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积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盘上的关键一招。

  今年以来,河北携手京津联合打造6个重点创新产业链。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两个产业链,“一链一策”制定协同配套政策,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11月7日,在唐山市百川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下线的机器人进行调试,“我们研发制造的车顶智能检修机器人,获得国家专利,通过实验验证,订单持续增加。”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昭告诉记者。

  充分发挥机器人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唐山市高新区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基地、机器人应用创新高地。

  央企是创新的重要源头。今年以来,我省聚力打造高能级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和专业化功能性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张开双臂拥抱央企。

  今年2月,总投资220亿元的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开工;3月27日,国家能源集团港口有限公司与沧州成功“牵手”;9月18日,中电建内丘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注册……

  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今年我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庆芬捧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刘庆芬登台领奖,靠的是一项打破国际垄断的抗生素生产技术,代表的是一支京津冀联手的科研团队。

  2017年,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抗生素绿色制造技术攻关,把“卡脖子”的“手指”一根根掰开。目前,华药年产1000吨酶法头孢氨苄原料药,投产以来,新增利润4.85亿元。

  “近年来,我省与京津在氢能、钒钛、中医药等领域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依托领军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今年聚焦生物医药、中医药传承创新,共同投入2400万元实施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介绍。

  近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武陵正带领团队进行数字交通试验。

  行驶中的模拟车,能够自动识别信号灯、人行横道等多种交通标识,这是研究人员依据雄安新区的道路交通研发出的自动驾驶技术成果。目前,黄武陵团队正与相关企业对接,尝试将无人驾驶技术运用于物流运输。

  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与河北省共建,致力于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在雄安新区落地转化,打造引领雄安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目前,雄安创新研究院已建立通信光子集成芯片实验室、认知智能实验室、微纳传感技术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有着科技创新金名片之称的中关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心自2015年启动以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三大产业微集群,吸引362家企业入驻,获得知识产权1000余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

  记者了解到,河北主动对接中关村等创新策源地,支持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河北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和雄安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再提速——

  在位于内丘县的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区,一套28米高的碳捕集装置格外显眼。依靠这套来自清华大学的设备,就能让“废气”变“宝气”,碳捕集率90%以上。

  “这个项目今年年底正式投产后,每年能捕集20万吨二氧化碳用作醋酸原料,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近3000万元。以醋酸产品为核心,我们将继续向下游深耕,谋划醋酸乙烯等化工新材料项目,打造百亿级碳中和示范园区。”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征信心满满。

  一个好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如何有效破解京津科技成果“蛙跳”现象,让更多优势资源向河北集聚?

  据了解,我省集中打造“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5个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积极吸引京津产业转移。同时,持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强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服务,举办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不断提升京津冀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石家庄在提升承接能力上发力,初步形成以高新区、经开区等4个省级重点承接平台为核心的承接平台体系。位于高新区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累计承接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的生物医药类项目60多个。

  雄安新区严格落实规划,优化重点项目建设时序,设立承接企业总部、高校、医院3个专班,采用“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务工作机制。

  衡水高新区建设衡水科技谷,构建起“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让项目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

  重大战略持续推进,协同创新步伐加快。今年前9个月,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50.8%。

  “我们将全方位拓展三地创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能力,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产业化。”龙奋杰说,到2027年,我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将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有力支撑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记者刘荣荣 王璐丹)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 南粤春已暖 招聘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上,河南农业大学“‘醛’球无敌”博士后科研团队的《木制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赫然在列。团队负责人彭万喜难掩笑意:“自2021年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拿金奖后,我们团队就荣誉不断。这背后,是国家对甲醛防控治理的日益重视。”
2025-02-18 09:27
重塑金身,树皮、籽壳和叶脉中的杜仲胶可作为首选材料。
2025-02-18 08:56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艺术和技术的高度合一。而《哪吒2》在本土先进动漫制作技术的托举之下,实现了这种合一。它的成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电影科技硬实力的并肩胜出和双重出圈,昭示着文化与科技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
2025-02-17 10:12
科普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除涉密项目外,应当结合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2025-02-17 10:1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