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到一份来自6500公里外俄罗斯彼尔姆市的“跨国捐赠”。捐赠人是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烈士列夫·扎哈罗维奇·舒斯特尔的外孙女叶莲娜·雅科夫列娃。她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高温酷暑,不远万里来到武汉,将母亲伊拉珍藏了87年的家书捐赠给中南大。这封家书是舒斯特尔1938年3月14日从武汉写回去的唯一一封家书。
在家书捐赠仪式上,叶莲娜将包括这封家书原件、舒斯特尔与妻子米娜结婚时的照片、舒斯特尔入党批准文书、获颁苏联“红旗勋章”证书等十余件重要历史档案,郑重交到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手中。刘仁山向叶莲娜颁发捐赠证书。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舒斯特尔来华前的戎装照
舒斯特尔从武汉写回的家书
米娜与舒斯特尔结婚时的合照
舒斯特尔被授予苏联“红旗勋章”的表彰单
叶莲娜在家书捐赠仪式上发言
“你要照顾好女儿,抚养她健康平安地长大成人,这是你的主要任务。”叶莲娜指着家书说,这是母亲伊拉对外祖父的全部记忆与思念。叶莲娜介绍,外祖父曾是彼尔姆的捷尔任斯基工厂的专业技术工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后,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中国,凭借驾驶战斗机的特长协助中国人民抵御侵略。外祖父牺牲后外祖母米娜没有再婚,而是珍藏着这封家书,独自撑起家庭,抚养母亲伊拉。这封家书是母亲最珍视的物件,一直夹在家里的老相册里。
米娜(左)与伊拉母女
家书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它标记的寄件人地址是“莫斯科市中央邮局第25号邮政信箱”。叶莲娜解释,这是当时所有在华苏联空军志愿队员的寄件地址。因当时苏联援华抗战是秘密行动,收件也不稳定,她们家只收到这一封舒斯特尔寄回的家书。直到舒斯特尔牺牲后,她外祖母才知道舒斯特尔当时是在“汉口”作战。
伊拉(左)与叶莲娜母女
叶莲娜表示,此次决定捐赠原件时,母亲心中虽有不舍,但仍嘱托:“这封信已经陪伴我87年了,你把它送回到它的投寄地。”母亲希望这封家书能在维护中俄友谊中发挥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表示,学校将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藏家书,深入挖掘、研究、传播其中蕴含的爱好和平、坚守正义、反对侵略的精神,让青年学生通过家书了解中苏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学校每年清明节还将组织学生到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缅怀包括舒斯特尔在内的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烈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表示,这批珍贵的家书为学院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中的中国篇章提供了极具情感温度的第一手史料。学院将筹建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史料研究中心,重点聚焦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特别是武汉保卫战期间的英勇事迹。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课程,让青年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真理力量。
据俄罗斯国立军事档案馆解密档案,舒斯特尔1938年3月抵达汉口作战。1938年4月29日,日军以39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侵袭武汉,中苏空军并肩凌空杀敌,取得了汉口“空战大捷”。在这场与日军的空战中,舒斯特尔的战机受损,他毅然撞向敌机,与敌人同归于尽。
捐赠仪式后,该校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历史研究实践队正式成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宏 通讯员 卓张鹏 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