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盛夏时节,丹江口水库碧波万顷。7月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与系统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推进会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召开。来自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湖北农科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单位的29名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共商守护国家“水脉”大计。
项目首席科学家、三峡大学校长黄艳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保障京津冀豫地区数亿人饮水的‘生命线’,我们必须以科技为盾,斩断面源污染隐患,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2024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名单,黄艳教授主持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项目入选。项目核心目标在于: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覆盖库区流域的“天空地水”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网络,创新形成“源头精准控污-过程高效阻截-智能优化决策”的系统化防控技术体系,显著提升面源污染溯源精准度与防控效率,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系统解决方案。
在项目推进会上,五大课题负责人纷纷汇报最新进展。与会专家围绕关键技术、数据共享、示范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凝聚协同攻关共识。
为精准对接实际需求,项目团队赴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观测站、大田示范区、土关垭生态茶园及陶岔渠首等关键节点区域实地考察,为后续精准布设试验、获取关键本底数据、优化技术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正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投入品替代技术,目标是实现‘减排不降产’,甚至‘减排提质’。” “以往靠人工巡查,现在我们正在构建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回传数据,一旦水质异常,系统将自动预警。”……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取得进展。
“黄校长团队带来的技术正是我们最需要的,我们希望借助科技力量,破解茶园面源污染难题,提升茶叶品质,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丹江口市土关垭镇党委书记张艳芬满怀期待。
据悉,下一步,团队将聚焦摸清污染底数、突破防控技术瓶颈、健全体系统,加快构建“天空地水一体化智能监测网”,推动15万亩技术示范区落地。
黄艳表示:“此项目是三峡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学校心怀‘国之大者’、长期奋斗的成果。我们有决心、有能力高质量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项目进入攻坚期,我们将深化有组织科研,特别是前沿技术在重大生态环保问题中的应用,力争产出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强劲的‘三峡力量’,不负国家重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杨叶 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