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武汉市青少年宫,华中科技大学的志愿者带来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设备,为50余名小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启蒙课,“和机器人握手太有意思了!”现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员兴奋地说。
7月7日上午,由共青团湖北省委、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打造的“跟老师一起挖掘AI的奥秘”人工智能科普课火热开讲,现场的科技元素与孩子们的热情互动交织碰撞,点燃了一颗颗好奇的童心,激发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在武汉市青少年宫,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肖阳老师与附属小学大队辅导员杨晓婧老师联合讲授AI示范课。课堂上,肖阳老师以“跟着老师一起挖掘AI的奥秘”为主题,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科技之旅:从钱学森先生对智能化技术的预言,到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的“人机对弈”,再到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每一个里程碑事件都激发了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好奇与向往。肖阳说:“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设置了这堂课程,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融汇进趣味的游戏里,希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乐趣。”课堂上,他巧妙拆解日常科技:智能音箱的贴心回应、人脸识别的毫秒级精准、无人驾驶的炫酷体验,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技术跃迁背后隐藏的创新密码,让复杂的科技原理变得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杨晓婧老师凭借多年扎根小学教育一线的工作经历,很快让课堂活跃起来,深入浅出地引导同学们思考:“大家想想,人工智能怎样分辨出不同的物品?”孩子们的小手如林中春笋般高高举起,踊跃分享自己的见解。她说:“人工智能并非万能,我们这堂课也需要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和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寓教于乐的互动课堂不仅让孩子们真切感悟到“AI改变生活”的科技之美,更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堂外,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成为全场焦点。在华科大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近距离与机器人亲密互动,体验人机共舞的乐趣。机器精准的指令响应、憨态可掬的动作,不仅引爆阵阵欢笑,更让抽象的算法、传感与控制技术变得可触可感,使孩子们深刻理解了“知行合一”的实践之美。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为加强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了一支具有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基础教育等跨学科背景,涵盖青年科技工作者、少先队辅导员、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和团学骨干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精心打磨融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科技范儿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科普课堂”示范课。
本次首讲活动覆盖多个托管班,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李昱泉、青马学员张睿婷分别在江岸区星空大楼青少年空间和武昌区茶港青少年空间教学点位同步开讲。后续华科大将组织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青年科技志愿者携带课程与智能设备走进全省范围更多社区,让“AI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暑假,让科技的种子在荆楚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据悉,“爱心托管班”是由湖北团省委牵头负责的民生实事项目,依托适宜少年儿童开展活动的场馆阵地,通过招募大学生等各类志愿者,为少年儿童提供免费假期托管服务。今年暑假,全省3811个“爱心托管班”陆续开班,为6至14岁少年儿童提供免费暑期托管服务,突出对“双职工”子女、新兴领域青年子女和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的服务覆盖。在志愿者招募上,采取校地结对组团、平台线上招募相结合的方式,有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真正实现“服务一小、解放一老”,助力青年家长安心工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锐 通讯员 刘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