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镜观·非遗丨西兰卡普:织锦里的土家风情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王蕾]

镜观·非遗丨西兰卡普:织锦里的土家风情

来源:新华社2024-07-19 13:42

24小时热图
  • “五一”假期,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庆祝自己的节日。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 “五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迎来假期返程高峰。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

    织锦女工在来凤县龙凤文化中心广场现场制作西兰卡普,展示非遗技艺(2023年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夏日的午后,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桂花树社区浓荫如盖,一座位于半坡的三层小楼里不时传来木织机“吱呀”作响的声音。

    走进这座名为土家织锦博物馆的小楼,81岁的博物馆负责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洪祥和老伴刘秀琴在向大家讲解示范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编织过程。

    只见刘秀琴坐在织机低的一端,用绕腰绊带将裹棒扣好放置胸前,脚踏竹竿、手握梭刀,时而喂入纬线,时而用梭罗扣紧织锦面,边挑边打、连挑带织,如此循环,看得众人屏息凝神。唐洪祥则在一旁注视着老伴,眼含笑意。

    7月2日,唐洪祥的孙女唐鸣珂(后右一)在来凤县西兰卡普培训班上展示西兰卡普成品。今年29岁的唐鸣珂国外留学后回到家乡,从事西兰卡普的传承发展工作。新华社记者程敏 摄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手工织锦,在土家语称谓中,“西兰”意为铺盖,“卡普”意为花,早先通称“打花铺盖”或“土花铺盖”。土家孩子出生时外婆要送织锦,婴幼儿时要盖织锦,女孩子自小学习织锦,出嫁时在织机上制作西兰卡普作为陪嫁。西兰卡普记录了土家族的风俗和情感,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被誉为土家族的“五彩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左)与孙女唐鸣珂讨论西兰卡普图案。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唐洪祥出生在“西兰卡普世家”,从小就对西兰卡普感兴趣。20世纪70年代,唐洪祥师从西兰卡普传承人叶玉翠,学习土家织锦技艺。随着手中经线、纬线交织变换,织机旁的时光一晃儿就过去了数十年。

    西兰卡普主要原材料是棉、麻、丝,主要以红、蓝、黑色线为经线,各种彩线作纬线,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传统方法手工挑织而成。从根根棉线、丝线变成土家织锦,要经过20余道工序。由于花色复杂,做工精细,织者需全神贯注,若有经线或是纬线错乱,就得拆掉重织。

    7月2日,唐洪祥对比设计图样和织锦成品。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西兰卡普图案取材自山水风光、文化娱乐、生产生活等,图案中还有一种特殊勾状纹样,比较典型的如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西兰卡普构图均衡对称,纹样丰富饱满,色彩鲜明热烈。纹饰多用亮色搭配,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底色以黑色和蓝色为主。

    “在变换纬线过程中,图案颜色便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织者的审美和心情,西兰卡普也会变换出不同颜色的图案。没有两件一样的西兰卡普。”唐洪祥说。

    7月2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在整理一件大幅面西兰卡普作品。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为了让这门精妙的手工艺代代相传,唐洪祥悉心教授子女西兰卡普织造技艺,举办多期西兰卡普培训班,开办土家西兰卡普织锦作坊,招聘工人从事西兰卡普加工生产,让更多人了解西兰卡普的魅力。

    心怀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唐洪祥撰写了《西兰卡普》《土家织锦》等图文专著,并收集了多种西兰卡普实物及相关物品。2016年4月,由唐洪祥创办的土家织锦博物馆开馆,馆内收藏各个年代的织锦实物、织锦生产工具等物品百余件。

    7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左一)与家人讨论西兰卡普制作图案。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如今,博物馆一楼已成为西兰卡普培训基地。喜欢西兰卡普的人们在这里忙碌起来,数十台大大小小的织机齐声作响,歌唱着手工艺人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