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每粒麦子安心入仓——“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让每粒麦子安心入仓——“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

来源:大河网2025-06-04 13:38

  本报记者 李若凡

  中原大地热浪升腾,8500多万亩麦田收获着希望。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田间响起,河南“三夏”收粮大幕也正式拉开。作为端稳“中国饭碗”的主力军,从政策支持到收储筹备,从创新模式到质量把控,河南正以扎实行动开启夏粮收购的加速度。

  智慧收粮按下“倍速键”

  6月2日上午10点,一辆满载新麦的卡车驶入南阳市内乡县惠粮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库点。此时,入口处的智能识别系统已自动扫描车牌,大屏幕立即弹出预约信息:“请到1号车位等候。”全程无人引导,车辆精准驶入指定区域。这是南阳夏粮收购现场的日常一幕。

  目前南阳各县(市、区)1100.44万亩冬小麦基本收割完成,预计收购量约49亿斤,该市夏粮收购已进入集中上量期。

  在扦样环节,机械臂精准地探入车厢,在不同点位自动取样。“以前人工扦样,总担心有误差。现在机器操作,心里特别踏实。”售粮人高国欣站在一旁,看着电子屏上实时更新的检测数据:水分12.5%,容重780g/L。不到7分钟,质检结果出炉,收购价格随即显示——每斤1.2元。

  售粮离场24小时内,手机短信就能收到货款到账信息。“这效率,太赞了!”高国欣笑着说,“以前卖粮,凌晨就得出发排队,耗上一整天。现在喝着茶就把事儿办了。”

  该储备库主任陈魁元介绍,今年80%的农户选择线上预约售粮,现场效率较往年大幅提升。库区内的大屏幕实时显示各收购环节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远程调度,确保收粮流程高效顺畅。

  为保障夏粮收购顺利进行,南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提前筹划。该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筹备收购资金约40亿元;全市国有仓储企业准备仓容66亿斤,培训收购人员1000余人次、准备器械设备3000多台套。

  “加强收购市场监测预警。”南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李筱珂介绍,当地成立7个服务指导组,对各县(市、区)开展夏粮收购服务指导;建立信息快报制度,逐日上报收购进度、价格、质量分析研判等,做好启动政策性收购的准备。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国标三等收购均价1.21元/斤。

  此外,南阳市还将协调配合发展改革委、中储粮企业,做好各县(市、区)29个租赁库点的政策性收购启动准备。同时,优化收购现场服务措施,强化收购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压级压价、坑农害农、“打白条”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麦香里的“安心粮站”

  “刘理事长,我这3000斤麦子直接卖给合作社。”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种粮户郭玉常的三轮车驶进晒场,麦粒倾泻而下,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今年麦收前,郭玉常跑遍周边收粮点比价。“合作社开的价实在,过磅、质检、打款全流程不拖沓!”说话间,工作人员将抽样麦粒倒入智能检测仪:“容重795g/L,水分13%,一等粮!”听到仪器提示音,郭玉常笑得合不拢嘴。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递来结算单:“可以去结算了,现金、手机转账、银行卡转账都行。”

  在合作社的洽谈室,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全国小麦价格。刘天华拿出与加工企业签订的保底价收购协议说:“合作社量大,设施设备好,每斤麦子比市场价高3分钱。”目前,该合作社仓储规模达21600多吨,锁定订单量10000多吨。

  种粮大户刘国喜站在晒场边,看着手机上的行情分析。他家的200亩小麦刚收割完,他还在观望价格:“打算等涨到1.21元/斤再出手。”刘天华递过一杯凉茶:“放心,咱的仓库设施条件好,粮食存得住。”

  收粮现场的休息室里,空调送来凉风,电子屏正滚动播放当日收购价。墙上的“阳光公示栏”明码标注质检标准、结算流程。农户们围在扫码支付台前,看着手机上的到账提示连连点头。

  一个个像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基层收粮点,正织就一张细密的城乡收粮网络。而在这张网络背后,是周口市多部门协同发力构筑的坚实保障。为了让农民手中的粮食有处可存、有处可售,周口市与中储粮建立起紧密的协作机制。一方面,协助周口直属库和沈丘直属库选定金麦、艾岗等首批30个政策性收储库点,腾挪出14.8亿斤仓容随时待命,提前做好大规模收粮准备。另一方面,联合发展改革委、中储粮精心筛选15个小麦报价监测点,筹备7.2亿斤仓容,一旦触发最低收购价政策,就能第一时间开秤收粮。

  同时,周口还启动了四级政府储备粮新增轮换计划。今年,中央、省、市、县18个储备库点将轮换近6亿斤小麦。这不仅优化了粮食储备结构,更为农民售粮开辟了新渠道。

  “截至6月2日18时,全市参与夏粮收购的粮食经营企业共55家,累计购进新麦150539.8吨。”周口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与中储粮协同选定30个政策性收储库点,14.8亿斤仓容随时可用,确保农民的粮食有处可存、有处可售。

  协同守护每一粒丰收的希望

  麦子熟了,收粮的号角也吹响了。

  晒粮场,粮仓前,饱满的麦粒晕染着希望。“中原粮仓”的每一粒粮食,都关系着“中国饭碗”。今年,河南从政策、准备、收购到质检,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全力保障夏粮应收尽收。

  政策“及时雨”先落地。今年国家把小麦最低收购价提到了1.19元/斤。消息一出,粮农们心里就踏实了。河南立刻行动,把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收粮得先准备好“硬件”。粮仓够不够、钱够不够?人跟得上吗?河南直接腾出556亿斤仓容等新粮;农发行准备了500亿元贷款,保证收粮不差钱;还调配了2.6万台设备,培训了近万人。“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万事俱备。

  麦田里机器声刚响起,收粮进度就开始实时追踪。从5月25日起,每天汇总收购情况。截至6月2日,全省涉粮企业市场化收购新小麦91.7万吨。

  收粮的门道也多。一方面,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鼓励粮商、企业都来收粮,大家各显神通,市场热热闹闹;另一方面,中储粮也随时待命,要是市场价低了,立刻启动最低收购价,兜底保障农民的收入。

  为了让粮农们少跑腿,河南推广了预约收粮。打电话、发微信、用手机APP,就能约时间、选粮站。到了粮站不用排长队,称重、验质、打款一气呵成,卖粮比以前方便太多。

  这场收粮大战,靠的是粮食和储备、农业、金融、市场监管等各个部门的配合。正是这些努力,诠释着“中原粮仓”的坚守与担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添了一份稳稳的河南力量。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三届链博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 “和平颂”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